●问题之三 土壤的粘结性强—→土壤的黏结性强
【结论】前者是错误的,而后者是正确的。
【说法】汉字规范的多次调整,是“粘”与“黏”使用混乱的根本原因。1955年文化部和文改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黏”作为“粘”的异体字处理了。文化部和文改会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又确立了“黏”的规范地位。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1988年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再次确定“黏”的规范字地位。两个字的分工很简单:读 nián 的时候写“黏”,读zhān 的时候写“粘”。
【例子】以下这些词语必须写“黏”:黏性、黏度、黏土、黏膜、黏液、黏糊、黏结性、黏合剂、黏着语。
●问题之四 皇家马德里队下周将作客巴塞罗那,挑战主队。—→皇家马德里队下周将做客巴塞罗那,挑战主队。
【结论】尽管这个意义上的 zuòkè 既有写作“做客”的,也有写作“作客”的,但最好写作“做客”。
【说法】就汉字本身而言,“作”字出现得非常早,而“做”是个后起字。早期的“作客”,常见的意思是“寄居异地”,如杜甫诗:“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后来“到别人处做客人”这个意思的zuòkè,三四十年代的文学作品确实不少也写作“作客”的,但目前的主流写法是“做客”。由此,《现代汉语词典》“作客”条只采用一种释义:“<书>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标记“<书>”,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而“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这个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立条“做客”。应该说,“作客”与“做客”不能算是地道的异形词。在现代汉语出版物中,二者应当加以分别。可惜的是,目前很多媒体,都把“做客”一股脑儿写作“作客”。下面是运用正确的例子。
【例子】
①报纸开设嘉宾在线,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或热点新闻人物做客网站,开拓办报思路,增强可读性,切实为读者办实事。(《报网联动 振翅高飞——地方新闻媒体网站的出路探索》,载《新闻战线》2003年第4期)
②自己也曾在自治区领导干部大会上庄重表态:“我到内蒙古,一不为做客,二不为做官,而是要来做事。我要和大家一起建设内蒙古。”(《储波走遍大草原》,载《时代潮》2003年第15期)
③2003年7月,80岁高龄的她接受了凤凰卫视的采访。一个月后,她走进中央电视台,做客《艺术人生》。她就是豫剧泰斗常香玉。(《豫剧泰斗常香玉的“捐赠”人生》,载《时代潮》2003年第22期)
④新浪网邀请闾丘露薇做客嘉宾聊天室。在聊天中,她首次对外界透露了自己即将前往巴格达前线的消息。(《凤凰战地玫瑰的六个镜头》,载《大地》2003年第11-12期)
⑤从海湾战争到现在,这位美国总统的“眼中钉”并没有像西方媒体所渲染的那样,把地下宫殿或者防空洞当成自己的总统府,而是依旧睡在普通的住宅里,甚至做客平民百姓家。(《兵临海湾》,载《大地》2002年第18期)
不是一般“当客人”,含有一点儿背井离乡或者寄人篱下之义,才用“作客”。
【例子】
①我是在家十年未过此节,却在离家数万里外,孤身作客,在绵亘雄伟的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软款温柔的女儿节来,真是突兀!(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
)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以“清空”的艺术风格雄踞南宋词坛。姜夔一生没有做官,到处依人作客,政治失意,经济困顿,“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一兰亭”。(吴国钦:《“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载《南方周末》1985-05-25)
③王维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因为自己在异乡作客,因而想到家里今年少一个人种茱萸了。这种想法,不是毫无根据,可以说是从这句诗的文字上直觉得来的。(《闲话重阳》,载《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杂文)》)
④因此,在我们远离你而作客尘世期间,虽则我距我自己较你为近,但是我知道你绝不会受损伤,而对我自己能抵拒什么诱惑却无法得知。(奥古斯丁:《忏悔录》卷十)
●问题之五 今日凌晨2:00—→今日2:00
【结论】前者错。“凌晨”这样用,目前虽然相当普遍,但仍应看作是不对的。
【说法】这里转录《新闻战线》2003年第六期上方孜行同志的一篇文章,供参考。
如此“凌晨”焉有午夜
眼下,一些媒体对“凌晨”的乱用,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如北京某报在《现场目击》栏内刊发一幅新闻照片时竟称:“昨天凌晨零时10分左右……”至于“凌晨1时许”、“凌晨两时”等等,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作为时间概念的“凌晨”,它是有其相对的时段界定的,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凌晨”的释义是:“天快亮的时候”;1999 年版《辞海》对其的释义不仅与《现代汉语词典》完全相同,且以白居易诗句“薄幕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相佐证。由此可见,“凌晨”不是固定在从每天的几时几分起到几时几分止,它是“浮动”的,即随季节的变化、天亮的迟早而异。根据本人的理解,即使在夏季白昼最长、天亮得最早的那些天里,“凌晨”也只能约在3时30分至4时30分之间,而绝不可能“赶”到“零时10分左右”去;而到了冬季白昼最短、天亮得最迟的那段日子,“凌晨”便该在5时30分至6时30分之间了。当前一些年轻记者、编辑乱用“凌晨”的原因,除了既未弄清它的内涵,又懒得去查阅工具书这一点之外,他
们还可能认为“从进入新的一天起到天亮前止”这一时段都是“凌晨”了。殊不知此论若能成立,“午夜”又到哪儿去找呢?茅盾先生的传世之作《子夜》,岂不早该更名为《凌晨》了吗?与此相类比,午间12时10分左右,是否也可提早称其为“傍晚”了?
●问题之六 今天下午14:00—→今天下午2:00
【结论】前者错。既然才用24时制表示时间,就不能用“下午14:00”这样的表示法。正如英文只有 2:00 p.m.的写法,没有14:00 p.m.的写法一样。(p.m.=post meridiem,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