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憔悴】亦作“憔瘁”。1.黄瘦;瘦损。《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鈍弊,民日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後安受吾燼。”韦昭注:“憔悴,瘦病也。”《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帝引見禁,鬚髮皓白,形容憔顇。”唐王建《调笑令》词之一:“玉顔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絃?”《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保安見仲翔形容憔悴,半人半鬼。”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三:“仅仅十天不见,我看见立群是憔悴了许多。”2.凋零;枯萎。汉焦赣《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宋梅尧臣《风异赋》:“乾坤黯慘,物色憔悴。”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七:“花有点憔悴……我想这一点新鲜的水会使它们苏生。”3.引申为衰败。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荆杞。”4.谓竭尽心力。《左传·昭公七年》:“《詩》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國。’”憔悴,今本《诗•小雅•北山》作“盡瘁”。《周礼·秋官·小司寇》“議勤之辟”汉郑玄注:“謂憔悴以事國。”5.困顿。《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战国策•燕策一》:“西困秦三年,民憔瘁,士罷弊。”《明史·邹智传》:“風俗浮薄,生民憔悴。”巴金《利娜·第十封信》:“在小村庄里,在那些分散的破屋内,农民就憔悴地过着没有希望的日子。”6.忧戚;烦恼。《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倚巖石以流涕兮,憂憔悴而無樂。”王逸注:“中心憔悴,無歡樂之時也。”《後汉书·清和王庆传》:“楊失志憔悴,卒於家。”唐皇甫枚《三水小牍·飞烟传》:“企望寬懷,毋至憔悴。”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强風情不曉事,呆廝!誰着你將錢去買憔悴。”7.陋贱之人。《後汉书·应劭传》:“《左氏》實云雖有姬姜絲麻,不弃憔悴菅蒯。”李贤注:“《左傳》曰:‘《詩》云:雖有絲麻,無弃菅蒯。雖有姬姜,無弃蕉萃。’杜注云:‘……蕉萃,陋賤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
【憔瘁】见“憔悴”。
【蕉萃】同“憔悴”。1.形貌枯槁貌。清史夔《陶靖节故里》诗:“門柳故蕭踈,籬菊亦蕉萃。”柳亚子《题芷畦燕游续草》诗:“長安棋局幾時休?蕉萃行吟客子愁。”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衆昌言自由,自由之蕉萃孤虚實莫甚焉!”2.指卑贱低下的人。《左传·成公九年》:“雖有姬姜,無棄蕉萃。”杜预注:“蕉萃,陋賤之人。”宋陆游《明妃曲》:“掖庭終有一人行,敢道君王棄蕉萃!”
【顦顇】亦作“顦悴”。1.形容枯槁瘦弱。汉祢衡《鹦鹉赋》:“音聲悽以激揚,容貌慘以顦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齊孝昭帝侍婁太后疾,容色顦悴,服膳減損。”元白樸《东墙记》第一折:“顦顇了玉肌金粉,瘦損了窈窕精神。”2.忧愁;困苦。《淮南子·主术训》:“百姓黎民顦顇於天下,是故使天下不安其性。”唐柳宗元《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若宗元者,可謂窮厄困辱者矣。世皆背去,顦顇曠野。”清黄宗羲《馀姚县重修儒学记》:“元輿憂道將陵,忍使陽明、闕里而顦悴於盛世乎?”梁启超《暴动与外国干涉》:“而各省新經兵燹之後,人民生計顦顇。”
【顦悴】见“顦顇”。
-------------------------------------
注:“顦”是“憔”的异体字,“顇”是“悴”的异体字,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