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94阅读
  • 3回复

【母猴】【沐猴】【猕猴】【马猴】【猴狲】【猢狲】【狝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2-05-07
《说文解字》云:“爲,母猴也。”许多人都误以为这里的“母候”指的是雌性的猴,事实上它指的是“猕猴”。

《汉语大词典》:
【母猴】1.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請爲燕王以棘刺之端爲母猴者,必三月齋,然後能觀之。”《吕氏春秋·察传》:“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爲黑,黑爲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陈奇猷校释:“段玉裁《説文注》‘猴’下云:‘母猴乃此獸名,非謂牝者,沐猴、獼猴皆語之轉、字之訛也。’”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沐猴母猴,母猴彌猴,今人謂之馬猴,皆一音之轉。”2.雌性猴。
【沐猴】猕猴。《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賓)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颜师古注引郭义恭《广志》:“沐猴,即彌猴也。”《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三国吴陆玑疏:“猱,獼猴也,楚人謂之沐猴。”晋左思《魏都赋》:“造沐猴於棘刺。”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四·猕猴》。
【獼猴】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唐白居易《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馬,鸚鵡唤家人。”鲁迅《坟·人之历史》:“中國邇日,進化之語,幾成常言,喜新者憑以麗其辭,而篤故者則病儕人類於獼猴。”
【馬猴】即猕猴。《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兒愁,繡房攛出個大馬猴。”《冷眼观》第八回:“聞得貴縣六安專産馬猴,究竟有多大?”章炳麟《新方言·釋动物》:“沐猴:母猴;母猴:彌猴,令人謂之馬猴,皆一音之轉。”参见“獼猴”。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7-02-17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猕猴】míhóu  [名] 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面部微红色,两颊有颊囊,臀部的皮特别厚,不生毛,尾短。吃野果、野菜等。
【沐猴而冠】
mùhóu‘érguàn  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猕猴】míhóu  [名] 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臀疣显著,两颊有颊囊,用来贮藏食物。群居山林,采食野果、野菜等。
【沐猴而冠】mùhóu'érguàn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楚国人就像猕猴戴上帽子一样,外表装得像人,其实虚有其表。后用“沐猴而冠”讽刺无德无才而窃取高位的人。“冠”这里不读 guān。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7-04-17
台湾《国语辞典》:
【獼猴】mí hóu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面赤色,毛灰褐,尾短,善怒,產於川廣山中。因好拭面如沐,故也稱為「沐猴」、「猴猻」、「猢猻」、「獮猴」。
【沐猴】mù hóu  獼猴的別名。參見「獼猴」條。
【猴猻】hóu sūn  獼猴的別名。參見「獼猴」條。
【猢猻】hú sūn  獼猴的別名。參見「獼猴」條。
【獮猴】xiǎn hóu  獼猴的別名。參見「獼猴」條。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8-02-23
赵所生  201742日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你认识“狝”字吗】清代有一幅名画,描绘皇帝出猎的《木兰秋狝图》,其中“狝”怎么读?央视4套节目主持人有一次介绍康熙木兰秋狝,将“狝”读成“弥 ”,这就错了。“狝”有二音:读 xiǎn 表示秋猎,《尔雅》:“秋猎为狝。”读 mí 通“猕”,故“猕猴”也作“狝猴”。可见“秋狝”应读 qiūxiǎn。

赵所生  2018219日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猴子为何叫“沐猴”】成语“沐猴而冠”,此“沐猴”何意?一般都注解:沐猴即猕猴。那么猕猴为何叫沐猴?三国吴学者陆玑疏:“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而李时珍《本草》曰:“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可见,古时有的地区叫猕猴,有的地区叫“沐猴”,叫“沐猴”的原因是因为它“拭面如沐”。 ​​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