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云:“爲,母猴也。”许多人都误以为这里的“母候”指的是雌性的猴,事实上它指的是“猕猴”。
《汉语大词典》:
【母猴】1.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請爲燕王以棘刺之端爲母猴者,必三月齋,然後能觀之。”《吕氏春秋·察传》:“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爲黑,黑爲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陈奇猷校释:“段玉裁《説文注》‘猴’下云:‘母猴乃此獸名,非謂牝者,沐猴、獼猴皆語之轉、字之訛也。’”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沐猴母猴,母猴彌猴,今人謂之馬猴,皆一音之轉。”2.雌性猴。
【沐猴】猕猴。《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賓)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颜师古注引郭义恭《广志》:“沐猴,即彌猴也。”《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三国吴陆玑疏:“猱,獼猴也,楚人謂之沐猴。”晋左思《魏都赋》:“造沐猴於棘刺。”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四·猕猴》。
【獼猴】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唐白居易《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馬,鸚鵡唤家人。”鲁迅《坟·人之历史》:“中國邇日,進化之語,幾成常言,喜新者憑以麗其辭,而篤故者則病儕人類於獼猴。”
【馬猴】即猕猴。《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兒愁,繡房攛出個大馬猴。”《冷眼观》第八回:“聞得貴縣六安專産馬猴,究竟有多大?”章炳麟《新方言·釋动物》:“沐猴:母猴;母猴:彌猴,令人謂之馬猴,皆一音之轉。”参见“獼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