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絲綢之路】1.指古代由中国通向欧洲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养蚕、缫丝、织绸。到了汉代,制造丝绸的技术又有了提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制造的丝绸运输到中亚、波斯(今伊朗)、地中海沿岸罗马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惊奇和喜爱,人们便把我国称为“絲國”,把这条商路称为“絲綢之路”,或简称“絲路”。其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经和田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北道经罗布泊沿天山南麓经库车、阿克苏至疏勒。由疏勒越葱岭或南往印度,或西经波斯往地中海诸国。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亦多通过此路交流其他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絲綢之路”的支线亦有取道今新疆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亦有取道海上者。2.或自我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由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絲路】1.《淮南子·说林训》:“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爲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爲其可以黄,可以黑。”后因以“絲路”比喻世事无常、多变。南朝宋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之四:“絲路有恒悲,矧迺在吾愛。”2.丝绸之路的省称。如:丝路花雨。参见“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