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羨餘】1.盈馀;剩馀。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击势》:“糧食羨餘,甲兵堅利。”唐颜真卿《柳恽西亭记》:“邑宰李清請而修之,以攄衆君子之意。役不煩費,財有羨餘。”宋司马光《言拣兵上殿札子》:“方今天下安樂無虞,而府庫之積,隨得隨散,曾無羨餘。”2.唐以后地方官员以赋税盈馀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新唐书·食货志二》:“淮南節度使杜亞等皆徼射恩澤,以常賦入貢,名爲羨餘。”唐白居易《重赋》诗:“繒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號爲羨餘物,隨月獻至尊。”《宋史·食货志下一》:“時又有元豐庫,則雜儲諸司羨餘錢。”《明史·食货志三》:“世宗時,閩廣進羨餘,户部請責他省巡按歲一貢獻如例。”3.清代州县在正赋外还增征附加额,这部分收入除去实际耗费和归州县官吏支配的以外,其馀的解送上司,名为羨馀。清顾炎武《钱粮论下》:“於是正賦之加焉十二三,而雜賦之加焉或至於十七八矣。解之藩司,謂之羨餘。”《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元年,豁免廣東屯田羨餘,因除各省軍田額外加徵例。”
【贅餘】犹累赘。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晋十》:“涼者,中國之贅餘也;河湟之間,夷狄之所便也。”《清史稿·职官志二》:“﹝太常寺﹞乾隆十三年,改寺丞爲屬官。先是沿明舊制,丞爲正官,議者病贅餘,至是體制始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