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大词典》的书证看,“借”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左传》,意思是“暂时取用别人提供的钱物”;“藉”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楚辞》,意思是“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草垫”。“借”与“藉”均有“因、凭借、假托”的含义。大概是由于“借”笔画少的原因吧,汉字简化时,便将“藉”简化成了“借”,但仅限于“因、凭借、假托”的含义。这样做不但没有使二者的关系变得简单,反倒增加了混乱,唐代诗人虞世南《蝉》中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便是典型的例子。改成“借”吧,有违历史原貌;不改吧,又不符合有关简化字的规范。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