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勒口】lèkǒu [口] 书籍封皮的演唱内这部分。
台湾《国语辞典》:
【勒口】lè kǒu 以繩索或口罩等物套住嘴,使之不能發聲。《三國演義》第三○回:「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黃昏時分,望烏巢進發。」
《汉语大词典》:
勒1 [lè ㄌㄜˋ]
[《廣韻》盧則切,入德,來。]
1.带嚼子的马络头。《仪礼·既夕礼》:“皮弁服,纓轡貝勒,縣于衡。”《东观汉记·马皇后传》:“上望見車騎鞍勒,皆純黑,無金銀采飾。”唐杜甫《哀江头》诗:“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黄金勒。”明沈鲸《双珠记·从军别意》:“玉驄金勒已嘶頻,亂雲山色 燕 城晚。”2.拉紧缰绳以止住牲口。《楚辞·九章·思美人》:“勒騏驥而更駕兮,造父爲我操之。”宋刘克庄《沁园春·寄竹溪》词:“有談除目者,勒回車馬。”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馬懸崖耳。”柳青《铜墻铁壁》第一章:“他勒住大骒骡,带着一种欢喜的笑容听完她们的话。”3.强制,强迫。《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勑至,市司猶不許,遊道杖市司,勒使速付。”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七:“(年羹堯)勒娶蒙古貝勒七信之女爲妾。”王蓬《油菜花的夜晚》:“只要不丧心缺德,硬勒着去那些连草都不长的山峁上造啥子平原,庄稼活能累几天!”4.勒索;强取。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那廝巨萬貫東西,要娶俺妮子,屢次着人來説,被俺勒了他二萬貫,嫁與那廝去了。”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羅與賈比屋而居,羅富賈貧。羅欲併賈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5.约束;抑制。《後汉书·马廖传》:“廖性寬緩,不能教勒子孫。”唐刘得仁《春暮对雨》诗:“氣蒙楊柳重,寒勒牡丹遲。”宋杨万里《省中新柳》诗:“元日新春已早歸,却緣春雪勒春遲。”郑泽《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大楚雄南服,勢勒秦與齊。”6.统率;部署。《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命申句須、樂頎勒士衆,下伐之。”《魏书·太祖纪》:“己亥,大舉討慕容寳 ,帝親勒六軍四十餘萬。”《宋史·韩世忠传》:“(世忠)於是引軍次大儀,勒五陣,設伏二十餘所,約聞鼓即起擊。”7.编纂。《南史·孔休源传》:“聚書盈七千卷,手自校練。凡奏議彈文勒成十五卷。”宋王安石《进〈字说〉表》:“謹勒成《字説》二十四卷,隨表上進。”清戴名世《〈天籁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爲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严复《救亡决论》:“彼萃數十國人才,窮數百年智力,擲億萬貲財,而後得之,勒爲成書,公諸人而不私諸己。”8.雕刻。《礼记·月令》:“(孟冬之月)物勒工名,以考其誠。”郑玄注:“勒,刻也。”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勒之金石,播之聲詩。”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大钟寺》:“華嚴鐘鑄於前明永樂時……内外勒楷字《法華經》一部。”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故戊戌百日之政,足以書于盤盂,勒于鐘鼎。”9.指刻在金石上的文字。宋叶適《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惟墓有勒,惟賢是記。”10.画;写。《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漢晉兩明,並勒丹青之飾。”张铣注:“漢明帝、晉明帝,故稱兩明 ,皆圖畫佛像以崇其法也。”《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怕恩王不信,勒下軍令狀了去。”元沈景高《沁园春》词:“新脱魚鱗,平分鵞管,愛勒眉彎。”11.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横”。参见“永字八法”。12.用笔把文字抹去。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赵解元》:“竊視紙上,則大書‘趙作舟’三字,以硃筆勒之。”13.犹捋。用手握住物体向一端移动。《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鳳生即在指頭上勒下戒指來,交與龍香去了。”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三章:“不知为什么,他挽袖勒臂,象要和人打架似的。”14.方言。在。《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就勒此地啥個局裏當總辦。”《负曝闲谈》第十四回:“這位貴相好叫啥格芳名?住勒啥場化?”刘半农《瓦釜集·第一歌》:“你阿看见赵大跌勒井里仔,钱二去下石?”15.方言。瞪。陈登科《活人塘》十六:“沈长友勒起眼来看看:‘串门子也犯法吗?’”16.通“肋”。《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爰有禁楄,勒分翼張。”李善注:“《釋名》曰:勒與肋古字通。”17.语气词。巴金《春》二:“我不相信,那才难看勒。”18.姓。汉有勒尊。
勒2 [lēi ㄌㄟ]
[《廣韻》盧則切,入德,來。]
1.捆住;套住;或捆、套以后再拉紧。《西游记》第十四回:“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綫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面。”《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戒指]緊緊的勒在指頭上,可見他不忘姐姐的了。”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尽量向后倾斜着身子,自己吃点苦,不让绳子勒着他。”2.方言。收紧、逼尖嗓子。陈登科《活人塘》十五:“张三小子提着破锣……勒起嗓子狂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