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綿1[mián ㄇㄧㄢˊ]
[《廣韻》武延切,平仙,明。]
亦作“緜1”。“绵1”的繁体字。1.丝棉。《战国策·秦策一》:“﹝蘇秦﹞受相印,革車百乘,綿繡千純,白璧百雙,黄金萬溢,以隨其後,約從散横,以抑强秦。”唐韩愈《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度支符州,折民户租,歲徵緜六千屯。”《水浒传》第二四回:“便去市上綢絹鋪裏買了綾綢絹緞,并十兩清水好綿。”郭沫若《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之三》:“旭日東方紅似火,熏風南國暖于綿。”2.延续;连续。《穀梁传·成公十四年》:“長轂五百乘,緜地千里。”范宁注:“緜猶彌漫。”《文选·张衡〈思玄赋〉》:“潛服膺以永靖兮,緜日月而不衰。”旧注:“緜,連也。”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秦傑以顛,徐由遜緜。”宋王安石《上徐兵部书》:“暮春三月,登舟而南,並江絶湖,綿二千里……窮兩月乃抵家。”3.缠绕。《楚辞·招魂》:“秦篝齊縷,鄭綿絡些。”王逸注:“綿,纏也。”唐殷尧藩《访许浑》诗:“淺緑垣牆綿薜荔,淡紅池沼映芙蕖。”4.软弱;薄弱。清毛祥麟《对山馀墨·某先达》:“奈我力綿,未能獨助。”参见“綿力薄材”。5.遥远。《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冬來秋未反,去家邈以緜。”李善注:“緜,遠也。”6.指柳絮。宋张先《少年游慢》词:“春城三二月,禁柳飄緜未歇。”宋陆游《沈园》诗之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7.形容温和柔韧。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他的性子很绵,靦靦覥覥的,光会笑,像个大姑娘。”沙汀《淘金记》三:“彭胖是个出名的皮糖性格,比他还绵,是很难说动的。”8.通“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吴录·地理志》:“交阯安定縣有木緜。”元王祯《农书》卷三六:“木綿彈弓以竹爲之。”9.古地名。即緜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晉人城緜而寘旃。”参见“綿上”。10.姓。春秋齐有緜驹。见《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