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右1[yòu ㄧㄡˋ]
[《廣韻》于救切,去宥,云。]
[《廣韻》云久切,上有,云。]
1.助,帮助。后多作“佑”。《诗·大雅·大明》:“篤生武王,保右命爾。”毛传:“右,助。”宋陈亮《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只如太宗亦只是發他英雄之心,誤處本秒忽而後斷之以大義,豈右其爲霸哉!”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千八百三十一年波闌抗俄,西歐諸國右波闌,於俄多所憎惡。”2.保祐。后多作“祐”。《诗·周颂·雝》:“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郑玄笺:“子孫所以得考壽與多福者,乃以見右助於光明之考,與文德之母。”陆德明释文:“右,音祐。”《汉书·翟方进传》:“是天反復右我漢國也。”颜师古注:“右讀曰祐。”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明用享錫,右我家邦。”3.亲近;袒护。《战国策·魏策二》:“張儀相魏,必右秦而左魏。”高诱注:“右,親也。左,踈外也。”《新唐书·魏謩传》:“教坊有工善爲新聲者,詔授揚州司馬,議者頗言司馬品高,郎官、刺史迭處,不可以授賤工,帝意右之。宰相諭諫官勿復言,謩獨固諫不可,工降潤州司馬。”清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之榮告諸大吏,大吏右莊氏,不直之榮。”4.右手。《书·牧誓》:“右秉白旄以麾。”《国语·越语下》:“范蠡乃左提鼓,右援枹,以應使者。”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黄,右擎蒼。”查为仁《莲坡诗话》一八一引清吴廷华《王道士画龙歌》:“酒酣興發重引滿,左執酒杯右執管。”5.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礼记·曲礼上》:“效駕,奮衣由右上。”明李东阳《灵寿杖歌》:“左扶右策夾以二童子,下可涉園徑,上可凌坡陁。”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她们往右拐进一个小小横村子。”6.西边。取面向南,则右为西。《仪礼·士虞礼》:“陳三鼎于門外之右。”郑玄注:“門外之右,門西也。”《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一》:“相公征關右,赫怒震天威。”李周翰注:“關右,關西也。”宋刘昌诗《芦浦笔记·资政庄节王公家传》:“陝右民號難理,公至,開布威信,不兩月,大治,民皆悦服。”7.面北背南则以东为右。《仪礼·士相见礼》:“主人揖入門右。”贾公彦疏:“入門則以東爲右,以西爲左,依賓西主東之位也。”8.往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寡人將立管仲爲仲父,善者入門而左,不善者入門而右。”《史记·殷本纪》:“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唐柳宗元《梓人传》:“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彼執斧者奔而右。”9.车右。亦名骖乘。古制一车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车人居中,骖乘居右,以有勇力的人担任。《书·甘誓》:“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孔传:“右,車右,勇力之士,執戈矛以退敵。”《左传·宣公二年》:“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汉枚乘《七发》:“於是伯樂相其前後,王良、造父爲之御,秦缺、樓季爲之右。”10.指右军。《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吴爲三軍以繫於後,中軍從王,光帥右,掩餘帥左。”11.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管子·七法》:“春秋角試,以練精鋭爲右。”尹知章注:“右,上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爲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司马贞索隐:“王劭按:董勛《答禮》曰‘職高者名録在上,於人爲右;職卑者名録在下,於人爲左,是以謂下遷爲左’。”张守节正义:“秦漢以前,用右爲上。”宋司马光《投壶新格》:“余今更定新格,增損舊圖,以精密者爲右,偶中者爲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吾輩情之所鍾,便是最勝,那見還有出其右者?”12.谓胜过;超过。宋洪适《〈隶续〉序》:“意世間所謂樂事,直無以右此者。”13.尊崇;崇尚。《淮南子·氾论训》:“兼愛,尚賢,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高诱注:“右,猶尊也。”《新唐书·元稹传》:“然稹素無檢,望輕,不爲公議所右。”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中:“或謂‘論文者尊東坡,言詩者右山谷’,此門生親黨之偏説,而至今詞人多以爲口寔。”姚华《曲海一勺》:“論者獨尊古而卑今,右諸體而左曲,幾於衆口所同,此殆恒情之弊也。”14.权贵。《文选·张衡〈四愁诗〉序》:“又多豪右并兼之家。”吕延济注:“右謂權勢交者。”《宋书·何承天传》:“承天爲性剛愎,不能屈意朝右。”15.迂曲。《诗·秦风·蒹葭》:“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郑玄笺:“右者,言其迂迴也。”16.指政治上、思想上属于保守的或反动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三:“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当前情况的后面,缺乏斗争性,这是右,这个也不好。”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可见这场革命考人,他要向右倒,想拉也拉不住啊!”17.通“侑”。劝酒;劝食。《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設,一朝右之。”毛传:“右,勸也。”《周礼·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郑玄注:“右讀爲侑。侑勸尸食而拜。”18.姓。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宥》:“右,《元和姓纂》曰:‘晉屠擊將右行,因氏焉。’謹按,左公子之後爲左氏,則右氏亦右公子後。《姓纂》以爲右公氏,故取屠擊爲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