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第7版:
【国子监】① 中国古代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宋承其制。详“国子学”。② 在北京内城东北安定门国子监街。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清时增修。20世纪50年代起用作首都图书馆,21世纪初迁出。现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国子学】晋代以后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始设,与太学并立。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者同设。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亦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分别设监领学。明清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遂废。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与太学,名称虽异,历代制度亦有变化,但俱为最高学府。唯当两者并设时,国子学之教育对象属更高级统治者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