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蝌蚪文字】蝌蚪书。《水浒传》第七一回:“(何道士)對宋江説道:‘小道家間祖上留下一册文書,專能辨驗天書。那上面自古都是蝌蚪文字,以此貧道善能辨認。譯將出來,便知端的。’”《花城》1981年增刊第2期:“天书。这是一块龟板,上面密密麻麻,歪歪斜斜刻着几行蝌蚪文字。”亦省称“蝌蚪文”。清袁枚《新齐谐·孔林古墓》:“有石榻,榻上朱棺已朽,白骨一具甚偉,旁置銅劍,長丈餘,晶瑩緑色,竹簡數十頁,若有蝌蚪文者。”参见“蝌蚪書”。
【蝌蚪文】见“蝌蚪文字”。
【科斗文字】1.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书序》:“至魯共王好治宫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科斗文字。”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廬山有上霄峯,可千仞,上有石跡,云夏禹治水時泊舟之所,鑿石爲竅,繫纜其上,有磨崖碑,皆科斗文字,隱隱可見。”《镜花缘》第四八回:“原來阿妹認得科斗文字,却也難得。”2.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科斗文字说》。
【科斗文】科斗文字。明杨慎《升庵诗话·元朝番书》:“張孟詩云:鴻濛再剖一天地,書契復見科斗文。”
【蝌蚪書】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清姚鼐《篆秋草堂歌赠钱献之》:“魯壁再傳蝌蚪書,相傳竟斷衛伯儒。”清沈起凤《谐铎·荆棘里》:“老人挈周登舟,達岸,岸上樹廉石,鐫金碧大字,類蝌蚪書,周不能辨。”参阅《尔雅翼·释鱼三》。
【科斗書】科斗文字。《西京杂记》卷四:“滕公使士卒掘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槨,滕公以燭照之,有銘焉,乃以水洗寫其文,文字皆古異,左右莫能知,以問叔孫通,通曰科斗書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魯恭王得孔子宅書,不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蓋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耳。”唐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其鏡背有二十八字,皆科斗書。”宋陆游《作盆池养科斗数十戏作》诗:“未聽兩部鼓吹樂,且看一編科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