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44阅读
  • 4回复

【袈裟】【架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23-10-21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袈裟】jiāshā  [名] 和尚披在外面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梵 kasāya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4版:
【袈裟】jiāshā  [名] 梵语 kasāya 音译。僧人披的法衣,用各色布片拼缀而成。布片最初是不规则形状,后来改为长方形。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23-10-21
《辞海》第7版:
【袈裟】译自梵语 Kaṣāya,意为“坏色”。佛教僧人的法衣。因僧衣避免用青、黄、赤、白、黑等“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又称“缁衣”。依佛教定制分为三种,总称“支伐罗”(civara):(1)僧伽梨(saṅghāṭi,大衣),用九至十五条布片缝成;(2)郁多罗僧(uttarāsaṅga,七条衣,又名上衣),用七条布片缝成;(3)安陀会(antarvāsa,五条衣,又名内衣),用五条布片缝成。合称“三衣”。
-----------------------------------------------------
APP 显示,其读音为 jiāshā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23-10-22
《汉语大词典》:
【袈裟】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竺僧度·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錫杖,飲清流,詠波若,雖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聲,曄曄之色,不與易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側大方石上,有如來袈裟之迹;其文明徹,焕如彫鏤。”清黄遵宪《石川鸿斋英偕僧来谒张副使余赋此以解嘲》诗:“先生昨者杖策至,兩三老衲共聯袂,寬衣博袖將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和尚尼姑托着黑色的钵,披着黄色袈裟,整队地出现在街头巷尾。”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23-10-26
台湾《国语辞典》:
【袈裟】jiā shā  梵語 kāṣāya 的音譯。意為赤褐色。「袈裟」為一長方形的布塊,出家人以此布塊裹身,此即佛教僧侶的法衣。佛教戒律規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係撿拾布片連綴而成,不可純白,須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畫,也稱為「水田衣」、「福田衣」、「蓮華衣」、「無垢衣」。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3-11-05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中,“袈裟”出现328次(如“合川来滩造像”条),“架裟”出现1次(即“化佛山景观”条);且《大百科》以“袈裟”为条头。

见:https://www.zgbk.com/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