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唐韩愈《进学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王伯大音释引孙汝听曰:“佶屈聱牙皆艱澁皃。”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三·樊宗师文》:“商盤周誥佶屈聱牙,則以秦火之餘,出於伏生口授而然。齊語固異,而況九十之老,齒豁而音微,又雜以方言,安得不佶屈聱牙。”邹韬奋《经历》四:“例如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谓直译的文字,写得佶屈聱牙。”亦省作“佶聱”。清焦循《与王钦莱论文书》:“吾子論文,於古取韓昌黎,於今取朱梅菴,不樂字句瑣細及文氣佶聱者,足見天分之高。”郭紹虞云,菴疑当作“崖”。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龚氏之文,自矜立异,语差雷同,文气佶聱,不可卒读。”
【詰曲聱牙】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明宋濂《文原》:“予竊怪世之爲文者,不爲不多,騁新奇者,鉤摘隱伏,變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讀,且曰:不詰曲聱牙非古文也。”清钱谦益《江母金孺人墓志铭》:“文昭之文,詰曲聱牙。”清魏源《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審其往來蹤蹟,以察知周召二公陳誥納誨心事,於詰曲聱牙中而如聞其告語。”参见“佶屈聱牙”。
【詰屈聱牙】同“詰曲聱牙”。清薛福成《〈出使四国公牍〉序》:“中西文法,截然不同,頗有詰屈聱牙之嫌。”秦牧《艺海拾贝•“上味”》:“但是阅读那些什么都好,文字偏偏‘诘屈聱牙’的作品,却很令人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