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集注】1.亦作“集註”。汇辑或综合诸家对同一古籍音义的注释。唐颜师古《〈汉书〉序例》:“《漢書》舊無注解,唯服虔、應劭等各爲音義,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晉灼,集爲一部,凡四十卷,又頗以意增益,時辯前人當否,號曰《漢書集注》。”《元史·杨恭懿传》:“後得朱熹集註《四書》,歎曰:‘人倫日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此書矣。’”清赵翼《陔馀丛考·章句集注》:“朱子作《大學》、《中庸》章句,《論語》、《孟子》集註,其名非創也。”2.汇集流注。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赤道下之熱流,其行於北半球者,常以大陸東岸爲歸宿之地……墨西哥正在熱流集注之區,温度最盛。”3.犹集中。茅盾《子夜》十五:“(玛金)精神只集注在一点:她的工作,她的使命。”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全课堂的眼光都集注于乐华和大文两人。”4.宋代铨选授官的一种制度。由铨选负责官员召集铨选合格者注授官职。宋赵昇《朝野类要·馀记》:“集注:左右選注闕,集長貳廷坐,而下列願注授之人,高唱其闕而問之,以授窠闕。”《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五年》:“應係舊籍人子弟許到闕者,見訖赴部,令預集注三次;集滿不受差遣者,將與直差。”
【集註】见“集注”。
【集解】1.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三国魏何晏《〈论语注疏解经〉序》:“今集諸家之善,記其姓名;有不安者,頗爲改易,名曰《論語集解》。”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序》:“采經傳百家并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内。删其游辭,取其要實,或義在可疑,則數家兼列……以徐爲本,號曰《集解》。”张守节正义:“裴駰採‘九經’諸史并《漢書音義》及衆書之目而解《史記》,故題《〈史記集解〉序》。”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序》:“名爲‘雧解’,合二十一卷。”2.汇合“經”与“傳”,为之解释。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故特舉劉、賈、許、潁之違,以見同異。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名曰《經傳集解》。”孔颖达疏:“杜言集解,謂聚集《經》《傳》爲之作解。何晏《論語集解》,乃聚集諸家義理以解《論語》,言同而意異也。”
------------------------------------------
注:“註”是“注”的异体字,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