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蠱惑】1.迷乱;惑乱。汉王符《潜夫论·潜叹》:“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妒之議,獨用苟媚蠱惑之言。”唐白居易《古冢狐》诗:“何况褒姒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明史·毛玉传》:“玉即抗疏歷叙武宗時事,勸帝戒嗜欲,杜請託,以破僥倖之門,塞蠱惑之隙。”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尊稱聖人,自謂教主,而猶爲是妄言,在己則脂韋突梯,以佞滿人已耳;而天下受其蠱惑者,乃較諸出于賤儒元惡之口爲尤甚。”2.迷惑;诱惑。南朝梁刘勰《灭惑论》:“糜費産業,蠱惑士女。運迍則蠍國,世平則蠹民。”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上散青苗錢于設廳,而置酒肆于譙門;民持錢而出者,誘之使飲,十費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顧也,則命娼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清李渔《玉搔头·情试》:“只因這兩個小人在側,終朝蠱惑宸聰,以致如此。”
【鼓惑】煽动迷惑。宋俞文豹《吹剑四录》:“道學之魁,鼓惑天下,乞毁語録之類。”《封神演义》第六七回:“大肆邪説,鼓惑將士,此爲妖軍。”郑伯奇《最初之课》:“你讲他不该这样鼓惑学生,他说,这是他们的大政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