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坊1 [fāng ㄈㄤ]
[府良切,平陽,非。]
亦作“埅2”。1.城市居民聚居地的名称,与街市里巷相类似。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壽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間號爲王子坊。”《旧唐书·食货志上》:“在邑居者爲坊,在田野者爲村。”宋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公又多作饘粥藥劑,遣吏挾醫分坊治病。”清恽敬《新喻东门漕仓记》:“新喻附城爲五坊,坊有坊長。”2.别室;专用的房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陳,綺錯鱗比。”李善注:“《聲類》曰:‘别屋也。’方與坊古字通。《釋名》曰:‘坊,别室名。’”《新唐书·百官志二》:“園囿有官馬坊。”3.官署名。隋代太子官署有左右坊、门下坊、典书坊等,唐以后易为太子左春坊、右春坊。《隋书·百官志上》:“中舍人四人,功高者一人,與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明史·职官志二》。4.店铺。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茶坊》:“大茶坊張挂名人書畫。”《水浒传》第三回:“(史進)只見一個小茶坊,正在路口。”《红楼梦》第二三回:“(茗烟)想畢,便走到書坊内。”5.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旧唐书·肃宗纪》:“自今以後,朕常膳及服御等物,並從節減,諸作坊造坊並停。”《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嘗一夕,聞作坊鍛甲之聲,疑外有兵仗卒至,達旦不寐。”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任常有很清楚地知道那是几家私人开的磨坊,杂货铺,面馆之类的东西。”参阅宋周密《武林旧事·作坊》。6.牌坊。旧时用以表彰忠孝节义、富贵寿考等的建筑物。《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過了兩個月,上司批准下來,製主入祠,門首建坊。”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定例,凡壽民壽婦年登百歲者,由本省督撫題請恩賞,奉旨給扁建坊,以昭人瑞。”《北京晚报》1982.8.13:“文丞相祠位于 府学胡西 西口……只见西面墙壁有一处石刻,上有‘教忠坊’三字。”7.铸造器物的土模。《淮南子·齐俗训》:“故剞劂銷鋸陳,非良工不能以制木;鑪橐埵坊設,非巧冶不能以治金。”高诱注:“坊,土刑也。”刑,同“型”。8.姓。明代有坊蒙。见《正字通》。
坊2 [fáng ㄈㄤˊ]
[《廣韻》符方切,平陽,奉。]
同“防1”。1.堤防。防水或御敌的狭长建筑物。《礼记·檀弓上》:“吾見封之若堂者也,見若坊者也。”郑玄注:“坊,形旁殺,平上而長。”孔颖达疏:“坊,堤也……上平而兩旁殺,其南北長也。”《战国策·秦策一》:“濟清河濁,足以爲限;長城鉅坊,足以爲基。”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盤剥白鴉谷口栗,飯煑青泥坊底芹。”2.防范;防御。《礼记·坊记》:“君子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清魏源《圣武记》卷九:“水之奔潰,必堤以坊之。”严复《原强》:“有國家者,其施一政,著一令,本以救弊坊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