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桃之夭夭】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毛传:“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天地会起义·劫富济贫》:“桃之夭夭,兄弟盡招。”程英注:“這裏取其繁榮茂盛的意思,用來比喻革命隊伍的發展壯大。”2.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知盧才聽見鈕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話下。”明无名氏《飞丸记·代女捐生》:“老爺分付殺他,我生怕他桃之夭夭。”郭沫若《创造十年》八:“就这样在那儿住了有一个礼拜光景,工作丝毫也不能做,并连逼在近旁的太湖都不曾去过,又只好桃之夭夭了。”此义今多写作“逃之夭夭”。
【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這樣賭法,貼他不富,連我也窮,不如自尋去路,爲此跟着一個相識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各人走過之後,他纔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許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辦大人坐了輪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瞿秋白《乱弹·新英雄》:“满洲的日本大炮,轰隆轰隆的响了几下,立刻,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