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徘徊】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後能去之也。”杨倞注:“徘徊,回旋飛翔之貌。”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爲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爺行了一回禮,拘束狠了,寬去了紗帽圓領,换了方巾便服,在閣上廊沿間徘徊徘徊。”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産不知禄已去北軍,入未央宫欲爲亂。殿門弗内,徘徊往來。”颜师古注:“徘徊猶仿偟,不進之意也。”晋向秀《思旧赋》:“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唐柳宗元《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鲁迅《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仲山父異姓之臣,無親於宣,就封於齊,猶歎息永懷,宿夜徘徊,不忍遠去,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三国魏曹植《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澤,而不敢自棄者也。”宋苏舜钦《沧浪亭记》:“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號滄浪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勝境,輒徘徊終日。”郁达夫《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4.安行貌;徐行貌。汉班固《西都赋》:“大路鳴鑾,容與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萬乘兮徘徊,按平路兮來歸。”李善注:“徘徊即遲遲也。《毛詩》曰:行道遲遲。”张铣注:“徘徊,安行狀。”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殷夫《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連屬,重閣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宋王禹偁《仙娥峰》诗:“窈窕奇峰疊古苔,望秦嶺外勢徘徊。”6.见“徘徊花”。
【俳佪】徘徊。《汉书·息夫躬传》:“鷹隼横厲,鸞俳佪兮。”
【裴回】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吕産不知吕禄已去北軍,迺入未央宫,欲爲亂,殿門弗得入,裵回往來。”参见“徘徊”。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楚王乃弭節裴回,翺翔容與。”参见“徘徊”。3.留恋。唐贾至《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歡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徘徊”。
裵1[péi ㄆㄟˊ]
同“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