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是一种标志性符号,它标志文中引用部分。例如:
1.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小学《语文》第十册《田忌赛马》)
2.作者写道:“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就是对鸟动态的描写。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3.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
例1引号中引括的是田忌的话;例2引号引括了《鸟的天堂》的原文;例3中,第一和第二组引号引的是喻指雪的词语,第三组引号引的是一句谚语。
引号有以下几种具体用法。
一、标明人物的话或引用别的文章的语句。像例1例2就是这种用法。
二、标明特殊的词语,像讽刺语、反语、双关语、成语、谚语、俗语、象声词、音译词、专有名词等等。例3的第三组引号引括的就是谚语。再如:
4.把我们看过的有意义的图书捐出来,寄给在“希望小学”读书的伙伴们。(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1》)
5.“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6.人,岂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小学《语文》第十册《革命烈士诗两首》)
7.“咚咚”的驼铃声伴来了拉水的勒勒车,赶车的是一个小姑娘。
(小学《语文》第八册《中国石》)
例4的引号引括的是专有名词;例5的引号引括的是一句俗语;例6的引号引括的是反语;例7的引号引括的是象声词。
三、标明节日、纪念日、简称等。例如:
8.“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怎样才能过得更有意义呢?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训练5》)
9.蒋介石来到上海,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支持下,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小学《社会》第四册)
10.东北林区还有著名的“三宝”,它们是人参、鹿茸和貂皮。
(小学《社会》第五册)
例8的引号引括的是儿童节;例9引号引括的是一个纪念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大屠杀,历史上称它为反革命政变;例10引号引括的是人参、鹿茸和貂皮的简称。
四、标明需要特别论述的对象。例如:
11.……学会“速读”,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12.“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不仅是志愿军的肺腑之言,也是朝鲜人民的心声。
(小学《语文》第九册《写文章要有中心》)
这两例中引号引括的就是重点论述的对象,例11是一种读书方法,例12是一句感情强烈的话。
五、用来标明绰号(外号)、特殊事物名等。例如:
13.不好!“小芦花”和“猫头鹰”卡在门口了。
(小学《语文》第六册《今天我喂鸡》)
14.“电脑”对我来说,是那么新奇,又是那么陌生。
(小学《语文》第十册《我的新朋友──电脑》)
15.我们还观看了“军舰发射鱼雷”“飞机打气球”等好多项精彩表演,都有趣极了。
(小学《语文》第七册《一次科技活动》)
例13引号中是两只鸡的绰号,例14引号标出的是特殊物品──电子计算机的俗名,例15两个引号是两种科技活动名称。
使用引号要注意所引的内容必须和原文一致,不能随意改动。不属原文不能使用引号。例如:
16.李老师听同学们说,王引娣同学随她爸爸去云南了。
例16中同学们说话的内容没有用引号,因为这里不是原话,是转述。
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引文中只用一个引号的用双引号,如果引文中又有引文或特殊的词语,即双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就用单引号。例如:
17.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18.课文最后具体写了:“她(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例17是原文,文中已有两组双引号。例18在引用例17的文字时,将原来的双引号换成了单引号。再如:
19.(小丽说)“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
(小学《语文》第九册《可爱的草塘》)
例19引号引括了小丽的话,而话中又含有一句谚语,所以用单引号标出。
引号在应用中,应处理好以下两种情况。
(一)在一个新作句或语段中,引用多个出处的引文,引号该怎么施用呢?多个出处的引文同存于一个句子或语段中,每个出处的引文应分别使用一组引号,甚至为了表达的需要,同一出处的引文也可以分别使用两组引号。例如:
20.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
21.但我们从邱少云烈火烧身这种难以想象的痛苦中,“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可以推想到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例21中的“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是从例20的原文中引过来的,在原文中,它们原本是在一处的,这里为什么要使用两组引号将它们断开呢?这就是服从新作句子的表达需要。引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后文叙述),如果使用一组引号,引文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新作句不需要这个整体,只有裂开来分别加以强调,才能符合新作句的表达需要。
(二)引文是多段文字,怎样使用引号呢?引文是多段文字,在引用中又必须保留它原有的语段形式,那么每个语段前都应加前引号,不加后引号,直到引文结尾才加一个后引号。例如:
22.大家争得不可开交,
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
“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
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滴水汇成了大江,
碎石堆成了海岛,
大家都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
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8》)
例22中字典公公讲的话就是跨两个语段,第一段结尾没有使用后引号,这样做表明引文没有结束;第二段引文开始另加一个前引号,直到字典公公的话结束才使用后引号。
引号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可以凝聚大片松散的语句成一体,嵌于一个句子中,使句子眉目清楚,免生歧义。例如:
23.躲包的是“非常沉着”“盯着”“左躲右闪,蹦来跳去”,“轻巧地一抬腿”,千方百计地躲过沙包的袭击。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参《课间十分钟》)
24.“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展开丰富的想象》)
例23中,引号把躲包人的心态、动作凝结,嵌放在句子中,语义明了。假如我们将引号去掉,第一个逗号就会破开“左躲右闪,蹦来跳去”,使“左躲右闪”与前文连接,变成“躲包的是非常沉着盯着左躲右闪”,语义发生变化。例24中,三个“没有”共同限制“地方”而又被引号所包裹(凝聚),假如将引号除去,“地方”紧紧和“那样”相连,句子就变得不通顺了。
上面是引号的用法,下面再谈一下引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的共存问题。即引文中间和引文末尾的标点符号该怎么使用的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引文中间的标点符号,除原有引号按双变单、单变双的形式变化外,其余符号一律照写。引文末尾的标点,则要按以下的要求书写或变动。
(一)引文以整句整段的形式存在,文尾的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等照写在引号之内。如例1例2。
(二)引文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存在,文尾的标点处理有下面三种形式:
A.引文文尾是句号可以不写,但为保持引文的语气原貌,叹号、问号仍要保留在引号之内。例如:
25.读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就能体会到红军把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6.“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思考·练习)
例25中,“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原文是句号,在这里没有保留,引号外用了逗号。例26中,为保持引文语气的原貌,问号照写在引号内。引文文尾是叹号的,同样处理,也必须照录。
B.引文文尾是句内标点的(如逗号、分号),一律不写。例如:
27.“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思考·练习)
例27中的引文在原文里文后是逗号,在这里没有保留,因为句内标点只表示停顿,不表示语气,所以不书写出来。只在引号外使用了逗号。
C.引文尾恰处新作句的停顿处,除引文尾原有的问号、叹号保留在引号之内,一般服从新作句的要求,在引号之外使用新的标点。例25和例27已能说明这样的问题,不再举例。
同学们在使用引号时,常会出现哪些错误现象呢?
第一种错误现象是,所引文字较长时,引前忘引后。让人读后不知引文到什么地方结束。例如:
28.我飘到了五彩池畔,欣赏起它的美景来。“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在彩池边来回地观赏着。呀,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地方的水还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呐!真是瑰丽无比,令人流连忘返。
(习作)
例28中引用了《五彩池》这篇课文中的内容,由于引文过长,作者忘记在引文文尾加上引号,我们读后,就不知道引文到何处结束了。经核对,应在“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后加后引号。
第二种错误现象是,转述引文的意思,改变被引内容的原句,却仍用引号标出。如:
29.张艳告诉老师:“她昨天请假,并没有去姥姥家,而是随爸爸去了连岛一趟。”还拿出从海边捡的贝壳给老师看。
(习作)
例29中引号所引的内容,是转述张艳回校后说话的意思。“她”指的就是张艳。如果张艳向老师汇报情况,是不会用“她”来指代自己的,只能用“我”。所以引号内的语句不是张艳的原话,这组引号也就不该用了。
第三种错误是不能变换原文的引号,致使引号使用混乱。例如:
30.每当老师或爸爸妈妈教育我办事要认真时,我就想起《詹天佑》中的话:“詹天佑经常鼓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习作)
按照引号的使用要求,被引文中若有引号,要按双引号变单引号、单引号变双引号的方法变写。例30没有做到这一点,因而引号的使用很乱。依照要求,该例中的引号使用应该是这样的:
每当老师或爸爸妈妈教育我办事要认真时,我就想起《詹天佑》中的话:“詹天佑经常鼓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引号在使用中,前引号不能孤立地书写在一行的末尾,后引号不能孤立地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附引号歌:
四个蝌蚪真奇妙,
前揽后抱是引号。
人物语言引在内,
别人文句用它标。
【转自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