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彷徨】1.徘徊。《诗·王风·黍离序》:“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屬有一人,遊林迷路,彷徨往來,悲號慟哭。”鲁迅《三闲集·革命咖啡店》:“即使我要上去,也怕走不到,至多,只能在店后门远处彷徨彷徨,嗅嗅咖啡渣的气息罢了。”2.盘旋貌。《庄子·天运》:“風起北方,一西一東,在上彷徨,孰嘘吸是?”成玄英疏:“彷徨,迴轉之貌。”宋苏轼《清风阁记》:“風起於蒼茫之間,彷徨乎山澤,激越乎城郭道路。”3.优游自得。《庄子·大宗师》:“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遥乎無爲之業。”成玄英疏:“彷徨、逍遥,皆自得逸豫之名也。”《韩诗外传》卷五:“孔子抱聖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遥乎無形之鄉。”汉王褒《九怀·匡机》:“彌覽兮九隅,彷徨兮蘭宫。”4.谓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汉班固《白虎通·宗庙》:“念親已没,棺柩已去,悵然失望,彷徨哀痛。”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符離之役,諸軍皆潰,唯存帳下千人,某終夕彷徨,而先公方熟寢,鼻息如雷。”艾芜《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十年中,受过害,成为惊弓之鸟,一听见放松的弓弦,又要紧紧地张起,便不知所措了,拿着笔,彷徨四顾。”5.犹疑不决。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四》:“就只怕我一走,玉堂立刻要被攻击,因此有些彷徨。”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十竹斋笺谱》第一册,不久前出版,当时拟即奉寄,因你寄来的某个信封上写着什么旅馆名字,就‘彷徨’起来了。”6.虫名。《庄子·达生》:“野有彷徨,澤有委蛇。”成玄英疏:“其狀如蛇,兩頭,五采。”
【旁皇】亦作“旁遑”。因内心不安而徘徊不定貌。宋王安石《乞退札子》:“實以疾病浸加,恐隳陛下所付職事,上累陛下知人之哲,下違臣不能則止之義,此所以旁遑迫切而不能自止也。”宋叶適《谢宰执》:“雖黽勉而應書,每旁皇而卻顧。”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吾時時猶夢古裝夫人,旁皇於東海之濱,盼三郎歸也。”
【旁遑】见“旁皇”。
【傍偟】亦作“傍徨”。亦作“傍皇”。1.来往走动、心神不宁貌。《史记·楚世家》:“靈王於是獨傍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後汉书·刘陶传》:“見白駒之意,屏營傍偟,不能監寐。”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夜聞汴州亂,遶壁行傍徨。”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范仲淹》:“弼自河北還,及國門,不得入,未測朝廷意,比夜傍偟。”清刘大櫆《阮君传》:“兄弟兩人生而相友愛無間,相對則驩甚,一人以事出,則皆終日傍皇不寧。”2.回旋貌。清江声《玉蝴蝶·蝶》词:“情長,錦雲深處,困酣還戀,款舞傍偟。”
【傍徨】见“傍偟”。
【傍皇】见“傍偟”。
【徬徨】1.徘徊。来回行走。《国语·吴语》:“王親獨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选·班固〈西都赋〉》:“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彷”。高步瀛李注义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並同。”唐谷神子《博异志·苏遏》:“一更已後,未寢,出於堂,徬徨而行。”2.徘徊。心神不宁貌。明李东阳《夜过仲家浅闸》诗:“我時兀坐驚舂撞,攬衣而起心徬徨。”巴金《新生》:“我拼命挣扎了许久,急得汗出如浆,心也徬徨无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