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皈依】1.佛教语。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表示对佛、法(教义)、僧三者归顺依附,故也称三皈依。后多指虔诚信奉佛教或参加其它宗教组织。唐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令心地欲皈依。”《西游记》第五二回:“前聞得觀音尊者解脱汝身,皈依釋教,保唐僧來此求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伍秋月》:“生素不佞佛,至此皈依甚虔。”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当时的大学士徐光启,其本人皈依了天主教。”2.谓身心归向、依托。清钮琇《觚賸·圆圆》:“圓圓皈依上將,匹合大藩。”严复《有如三保》:“然則以孔子之道例今人,乃無一事是皈依孔子。”叶圣陶《倪焕之》二九:“这惟有皈依酒了。”
【歸依】1.佛教语。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称。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歸投依伏,故曰歸依。”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州鄉媿伏,遠邇歸依。”唐胡伯崇《赠释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聽者盡歸依。”明宋濂《广利禅寺碑铭》:“自晉逮今歷一千九十七年之多,國王大臣以及氓隸,靡不歸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漸流播……聞者雖或悟無常而歸依,然亦或怖無常而却走。”2.投靠;依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四折:“俺父親投唐以來,撇下我歸依無處。”清顾炎武《与颜修来手札》:“弟夏秋主於其家,昕夕對譚,心所歸依,惟在門下。”李大钊《史观》:“苟不明察歷史的性象,以知所趨嚮,則我之人生,將毫無意義,靡所適從,有如荒海窮洋,孤舟泛泊,而失所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