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16阅读
  • 0回复

南北朝的花木兰不是在纺“棉”而是纺“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5-05-09
南北朝的花木兰不是在纺“棉”而是纺“绵”
          
晋京民之子

  在2011年央视春晚的戏曲节目《薪火相传梨园美》中,小演员演唱的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一句唱词“白天来种地夜晚来纺棉(绵)”里面,花木兰纺的应该是“绵”而不是“棉”。
  我国南北朝时期,使用茧丝与麻丝来纺织,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叫做“丝绵”而不是“棉”。我国古代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叫做“绵绸(亦作“绵紬”)”,就是用残次茧丝经过加工处理纺成绸丝所织的平纹绸,该织物表面虽不光整,但厚实坚牢。现代人口里的“绵绸”的化学组成与棉布相似,但绵绸并不是天然棉布。绵绸的主要成分是黏胶纤维(viscose)是以棉短绒、木浆等原料,从中提取自然纤维,再把这些自然纤维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最后就制成了粘胶纤维。粘胶纤维刚从工厂生产出来时候都是长丝,纺成的织物有人造丝、天丝、冰丝、莫代尔(modal,特指榉木浆制成粘胶纤维织物)、竹纤维(顾名思义,原料是竹浆)等等五花八门的名称,这些面料有一个共同特点,坠性极好。
  根据《辞源》记载,棉花于公元七世纪(唐朝初年)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只有带纟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即使可以向前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也多在边疆(例如西域)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豫剧《花木兰》由剧作家陈宪章、王景中据马少波京剧《木兰从军》改编而来。1951年“豫剧皇后”常香玉为向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而进行义演时,特将该剧作为主要剧目,以激发全民的爱国热情。195610月,豫剧《花木兰》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根据这样的资料推断,可能几乎每年春节晚会人们都够听到的豫剧《花木兰》的唱词中,从一开始就犯了以“棉”为“绵”的错误。

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5d4df0100pd8x.html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