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bi(四声) 是对的。
《汉语大词典》:
跛1 [bǒ ㄅㄛˇ]
[《廣韻》布火切,上果,幫。]
1.足瘸。《易·履》:“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北史·李谐传》:“因癭而舉頤,因跛而緩步,因謇而徐言,人言李諧善用三短。”茅盾《有志者》:“这位老先生脚有点儿跛,身体似乎差些。”2.瘸腿的人。《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路見眇跛,停駕親問,賜衣食,復終身。”明吴宽《记园中草木·榆》诗:“古人無棄物,守圃嘗用跛。”清徐谦《官赈谣》:“女號母,夫號婦,强率弱,稚隨耉,瞽循牆,跛昂首。”3.跛行,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陈登科《活人塘》二一:“拄住小棍,仍装着跛子跛到庙后,呆呆看着小圩子里一座大碉堡。”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传达室的工人,复员荣军老吕微跛着脚走出。”4.钝拙。宋苏轼《和子由〈论书〉》:“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
跛2 [bì ㄅㄧˋ]
[《廣韻》彼義切,去寘,幫。]
站立时重心偏于某一足上。古时认为是一种不恭敬的举止。《礼记·曲礼上》:“遊毋倨,立毋跛。”郑玄注:“跛,偏任也。”孔颖达疏;“跛,偏也,謂挈舉一足,一足蹋地。”
-----------------------------
【跛2倚】1.站立歪斜不正,倚靠于物。指不端庄的样子。《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爲不敬大矣。”郑玄注:“偏任爲跛,依物爲倚。” 孔颖达 疏:“以其事久,有司倦怠,故皆偏跛邪倚於物。”宋叶適《黄端明谥简肃议》:“故兵部尚書端明殿學士黄公之狀,言公儼然莊重,坐立有常處,不傾側跛倚;語默有常節,不戲言苟笑。”元杨刚中《俨思斋铭》:“跛倚踞欹,必弛于中。”明归有光《书沈母贞节传後》:“母生平未嘗跛倚,不妄言笑。”2.偏向于某一方。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其間薦紳道執事介然立朝,無所跛倚,甚盛,甚盛!”
-----------------------------
《汉语大词典》【跛2倚】这种标注方法就明确告诉读者这个“跛”读 bi(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