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30阅读
  • 2回复

西方媒体的“禁用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0-01-05
来源:环球时报
    日前,加拿大《国家邮报》在引述路透社的一份新闻材料时,将文中“4年来一直参加反抗以色列占领运动的阿克萨烈士旅”一句改成了“4年来一直参加反抗以色列占领运动的阿克萨烈士旅这一恐怖组织”。为了凭空多出的“恐怖组织”几个字,路透社大为光火,并进行了严正交涉和警告。路透社随后透露,禁止在文章中使用“恐怖分子”、“恐怖主义”之类的字眼是该社新闻准则之一。路透社国际部总编戴维斯解释说,他担心类似的篡改会引起“误解”,“会对我们驻动荡地区的记者产生威胁,我的职责是保障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安全,保障新闻的客观性”。
    “禁用词”有三大类
    其实,像路透社这样定下一些“禁用词”的媒体在西方非常普遍。德国报业协会的迪克先生告诉记者,这些“禁用词”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是具有歧视倾向的词语。如提到“同性恋”时要分清男女;反映身体残疾的词语,要用“身体缺陷”代替“残疾人”。还有涉及种族歧视问题的词语,如马克·吐温的十几本小说因为使用了“黑鬼”一词而在美国被列入了禁书目录。
    二是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恐怖组织”、“魔鬼”、“最著名”、“最佳”等词汇都在被禁之列,以免使内容失实或过于极端。
    三是带有“脏话”性质的词语,如“大便”、“通奸”等词都是不能见诸报端的。此外,每个国家还有各自不同的“禁用词”。如在德国,由于二战的原因,德国媒体在有关二战的文章中从不提“爱国”、“民族”这些词语,以避免引起相关国家的不满。
    为何会有“禁用词”
    迪克先生指出,“禁用词”的产生有其深远的时代背景。词语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国际媒体必然越来越规范,规定“禁用词”就是一种“一体化”趋势的体现。
    另外,“禁用词”还涉及“媒体与外交”问题。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德国司法部长在与工会干部的一次谈话中称,布什急于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无非是想缓解国内的各种矛盾,这与当年希特勒的做法如出一辙。这一提法被媒体说成“德国部长把布什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其结果是,美国白宫发言人称,此事是“令人难以忍受和无法理解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认为,这些话毒害了两国间的气氛,是对美国总统“没有理性的攻击”。美德两国的关系迅速“降温”。这场风波过后,有人指出,“禁用词”也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的道德问题,搞不好可能演变成国际性的政治麻烦。
    设置“禁用词”还是保障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必要措施。如果报道不客观,就会剥夺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除了社会责任,保护前线记者也是出现“禁用词”的原因之一。在动乱地区,一家媒体的报道倾向直接关系到记者的人身安全,这也是媒体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媒体应学会遣词造句
    在如何看待“禁用词”这个问题上,迪克先生认为有三条对策:其一,在报道事实时,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像“弱智”、“低能儿”等词。其二,一些“禁用词”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在直接或间接引语中,以客观报道事件的过程和背景。其三,政府应该制定相关规定。为了净化、规范语言,西方国家相继制定了各种规定。如美国制定了“七词禁令”,禁止七种词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这种做法是在媒体自律的基础上实施的,效果非常明显。(作者:青木)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鹿子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1-05
说到“残疾人”,最近坐地铁老听到录音里边传来温柔的女播音员说:……请让座给老人,小孩,孕妇,残疾人……
听“到残疾人”时就觉得特别刺耳。不明白播音怎么会这么念呢。记得以前是“有需要照顾的人”,这样多好。
离线大狗熊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1-05
这也让我们知道即使所谓民主的西方,于是有底线的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