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00阅读
  • 2回复

【林徽因】还是【林徽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0-08-04

皈依寂寞(591364240)  15:47:32
对于林徽因之前叫林徽音后为与一同名男子区别改名为因,是否提起时都应统一为因呢?
校对标准31群:101914132
离线admin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8-04
今年的6月10日为林徽因先生的百年诞辰。笔者年少时读书不求甚解、一目十行,一直以为民国这位才女名“林徵音”,想五音取其一,也是很美妙的。后来在大学里念书,有同学谈起这位才女,笑谈自己多年以来都以为做“林徵音”,世上竟有这么巧的事,我们身处异地竟都为“徵音”达成共识。当时难免为林徽因取了这个“徽”字而不是“徵”而感叹唏嘘一番。没想到失望还在后面,近日读《林长民·林徽因》(陈新华著)一书才搞清楚:“徽音”二字竟有“招弟”的寓义。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民国时期一位著名政客,与写过《与妻书》的革命烈士林觉民是堂兄弟。林徽因的母亲何氏是林长民的第二位夫人,是旧式包办婚姻。第一位夫人叶氏过门半年就早殁。林长民对这两位夫人都不很满意,而且长年在外游学,结婚八年,何氏才于1904年6月10日生下林徽因。
  徽音之名是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后为晚清翰林)为她取的。“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思是:大姒继承好遗风,多子多男王室兴。“徽音”是美誉的意思。旧时平民百姓家头一胎生个女孩,一定要取名“招弟”“来弟”的讨个口彩,“徽音”虽然含蓄,大抵也是取这个意思。此后何氏又育有一男一女,但匀早夭。倒是1921年林长民迎娶的第三位夫人程氏“多子多男”,生有一女四男。
  
  那为何现在均写做“林徽因”呢?学贯中西的董桥,遇到这“音”和“因”也不免迷惑。
  
  以下一段引文:
  
  我在《香草美人杂钞》里提到林徽音,王煜先生来信说是“因”不是“音”,我於是写了一篇《文洁若写林徽因》,提了王先生的指正。文章登出来之后,黄俊东来电话说我没有写错。
  前几天上海陈子善先生看到《沉浮录》第五卷里收的这篇小文,立刻来信说:“……林徽因最初在《新月》发表诗作就署名林徽音,在《学文》发表小说《九十九度中》仍署名林徽音,只是当时‘海派’男作家林微音的姓名中有两个字与她相同,读者经常误作同一人,一九三五年以后,她发表作品才改署‘林徽因’,以免与林微音混淆。”
  
  引文结束
  
  自负如林徽因在改名时还谈了自己的理由:“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误为林微音的,只怕日后把他的作品错当成我的。”我想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嫌弃“招弟”之意吧,一笑。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49781/
校对标准31群:10191413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5-01-15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林徽因】中国建筑学家、文学家。曾用名林徽音。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卒于北京。1920年随父亲林长民赴欧洲旅行,曾入英国伦敦圣玛丽学院读书,并结识热心中国新文学活动的徐志摩等人,受到欧洲建筑美术的熏陶和中国新文学的启蒙。1921年回国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读书。1925年与梁思成同赴美留学,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美术与建筑,毕业后转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师从G.P.贝克教授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9年与梁思成结婚后回国,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师。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校理、参校,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46年参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办工作,1950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53年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