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第5版、《大百科》第2版均认为“洪洞县”的“洞”读 tóng,但《现汉》第5版却不承认“洞”字有 tóng 这个读音。《现汉》编者刘庆隆先生在《现代汉语字词典的注音》(《〈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第261页,商务印书馆,2004)一文中说:“《现汉》在注音方面花了一定的力量。首先把普通话中的词收集起来,把每个异读词的不同的读音和过去字词典的注音以及传统的反切整理出来,编成送审资料,送审音委员会审订。后来发现了新资料,再送审音委员会审订。有的音进行了改动。比如地名——洪洞,根据普遍的说法,审订为 Hóngtóng。后来经过反复调查,并请山西搞方言的同志,实地考察,证实当地‘洞’并不读 tóng(阳平送气),而是浊声字,读仄声也送气。‘洞’在地名中并不是特殊读音,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洪洞仍应读 Hóngdòng。”但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出版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负责修订的《新华字典》第11版特别强调:“山西省洪洞县的‘洞’习惯上读 tóng。”
《辞海》第5版:
【洪洞(-tóng)】① 同“灏洞”。弥漫无际。王褒《四子讲德论》:“神光耀辉,洪洞朗天。”② 县名。在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同蒲铁路和汾河纵贯。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汉置杨县,隋改洪洞县。1954年与赵城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复改洪洞县。以洪崖古洞得名。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薯类为主。工业有煤炭、建材、电力、化学、机械等。建有大型焦化厂和维尼纶厂。名胜古迹有广胜寺、广济寺、飞虹塔、苏三监狱、水神庙、霍泉。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洪洞县(Hongtong Xian)】中国山西省临汾市辖县。位于省境南部,临汾盆地北端。面积1,494平方千米。人口73万(2006)。县人民政府驻大槐树镇。汉置杨县,隋改名为洪洞至今。因境内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1954年赵城与洪洞2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仍名洪洞县。全境东、西、北3面环山,汾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南部低平,形成东西高,中间低,北长、南宽的河谷盆地,一般海拔530米左右,最高峰(老天顶)为2,346米。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196天。平均年降水量512.6毫米。中部由汾河水系的洪安河、曲亭河、三峪河、午阳河从东西两山趋向汾河,形成阶梯的河谷平原。有耕地89万亩,林地110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土特产品有红枣、花椒、核桃、苹果等。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造纸、棉织、水泥等。有同蒲铁路和108、309国道及大运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飞虹塔、水神庙、明代监狱(苏三监狱)、霍泉、广胜寺、“古大槐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