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740阅读
  • 5回复

【发愤】【发忿】【发奋】、【发愤图强】【发奋图强】【奋发图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朔漠鹰扬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1-04-11
校标:【发愤】【发奋】
校标:【发愤图强】【奋发图强】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13535042004;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35042004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4-10-05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发愤】fāfèn  [动] 决心努力:~忘食|~图强。也作发奋。
【发奋】fāfèn ① [动] 振作起来;奋发:~努力|~有为。同“发愤”。
【发愤图强】
fāfèn-túqiáng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发愤】fāfèn  [动] 痛下决心,积极努力 |> ~苦读。
【发奋】fāfèn  ① [动] 振作精神,努力奋斗 |> ~向上。② 本页“发愤”。现在一般写作“发愤”。
【发愤图强】fāfèn-túqiáng  痛下决心,努力谋求发展、强盛。跟“奋发图强”不同。“发愤图强”强调痛下决心,“奋发图强”强调振奋精神。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4-12-30
网友问
    “发奋”跟“发愤”有什么不同?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老师答
    “发奋”是说振奋精神去做什么事情,例如“发奋学习” 、“发奋向上”、“发奋努力”。“发愤”跟“发奋”的意思相近,也有振奋精神去做什么事情的意思,但是,“发愤”包含了冲破某种压力或阻力的意思。例如“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是说,要冲破某种封锁,振奋精神,努力奋斗。“发奋读书”跟“发愤读书”也有点小的差别。“发奋读书”是说振作精神读书,“发愤读书”是说冲破某种客观的压力,振作精神努力读书。

见:http://www.gmw.cn/content/2006-07/03/content_443684.htm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5-12-04
台湾《国语辞典》:
【發憤】fā fèn  自覺不滿足,而奮力為之。《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也作「發忿」。
【發忿】fā fèn  自覺不滿足,而奮力為之。《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到家並發忿加意用功。府考、院考的時候,你再來見我。」也作「發憤」。
【發奮】(未收)
【發憤圖強】fā fèn tú qiáng  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如:「他每日勤勞不懈,發憤圖強,希望能有所作為。」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tangtom_com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06-22
现汉7:【发愤图强】【奋发图强】
这是要把人搞晕的节奏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5-29
《汉语大词典》:
【發憤】1.勤奋;决心努力。《史记·孔子世家》:“其爲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乃發憤著論,杜門絶交,斯誠感激有爲而然。”《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發憤爲學。”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徐翁》:“督尚書兄弟發憤爲學,相繼登第。”丁玲《过年》:“小菡要发愤读书,要争气。”参见“發憤忘食”。2.发奋振作。汉班固《东都赋》:“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赫爾發憤,應若興雲。”《後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時政平則文德用,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故漢世有發憤張膽,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南史·文学传·祖皓》:“逆豎滔天,王室如燬,正是義夫發憤之秋,志士忘軀之日。”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有等人精神發憤,都待要習文演武立功勳。”《明史·欧阳一敬传》:“自嚴嵩敗,言官争發憤論事,一敬尤敢言。”3.发泄愤懑。《楚辞·九章·惜诵》:“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史记·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原兹文之設,迺發憤以表志。”唐成玄英《〈庄子〉序》:“﹝莊周﹞當戰國之初,降衰周之末,歎蒼生之業薄,傷道德之陵夷,乃慷慨發憤,爰著斯論。”明何景明《述归赋》:“左氏著《國語》,馬遷抽《史記》,荀卿董子之流,皆有論譔,大抵困屈窮阨,發憤述作。”4.激起愤慨;激于义愤。《史记·伯夷列传》:“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後汉书·袁术传》:“董卓無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廟焚毁,是以豪桀發憤,沛然俱起。”《晋书·刘琨传》:“逆胡劉聰,敢率犬羊,馮陵輦轂,人神發憤,遐邇奮怒。”宋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無位於朝,憂國遑遑。發憤抗言,忠鯁激昂。”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蓋秦滅六國,四方怨恨,而楚尤發憤,誓雖三户必亡秦 。”5.犹含恨。《汉书·司马迁传》:“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發憤且卒。”晋潘岳《马汧督诔》:“慨慨馬生,硠硠高致。發憤囹圄,没而猶眡。”唐刘知幾《史通·五行志杂驳》:“昭子以納君不遂,發憤而卒。”《明史·刘源清传》:“振前爲亂卒所擁,實不反,詣源清自明。不能白,發憤自殺。”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陷,發憤投水死。”
【發忿】1.愤懑。《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悲故鄉而發忿兮,去余邦之彌久。”王逸注:“忿,恚也。”2.犹发愤。发泄愤恨的情绪。《後汉书·朱浮传》:“夫楚魏非有分職匡正之大義也,莊王但爲争强而發忿,公子以一言而立信耳。”《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八年》:“白公爲亂,非欲取國代主;發忿快志,剡手以衝仇人之匈,固爲俱靡而已。”3.犹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匆匆發忿出家門,别尋生理度寒温。男兒有軀長七尺,不信天教一世貧。”《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這是我分俸些須,你拿去奉養父母。到家並發忿加意用功。”
【發奮】1.振作起来;奋发。《管子·五行》:“然則天無疾風,草木發奮,鬱氣息,民不疾,而榮華蕃。”明张居正《论时政疏》:“頃者,陛下赫然發奮,激厲將士,雲中之戰,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一幕:“现在正是我们年青人发奋有为的时候了!”2.勤奋;决心努力。清彭绍昇《陈和叔传》:“居常恨《宋史》蕪雜,是非溷失平。則發奮删其繁累,搜討先正舊聞。”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