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冥蒙】1.幽暗,不明。晋左思《吴都赋》:“島嶼緜邈,洲渚馮隆,曠瞻迢遞,迥眺冥蒙。”唐黄滔《水殿赋》:“三十六宫之雲雨,澒洞隨來;一千餘里之煙塵,冥蒙撲去。”明刘崧《玉华山》诗:“傷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参见“冥濛”。2.浓密貌。唐元稹《松树》诗:“槐樹夾道植,枝葉俱冥蒙。”明杜濬《寓园即事》诗之二:“我往屬除草,我旋草未除。葵荒亦在眼,冥蒙相翳如。”3.犹蒙昧无知。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輒有避諱,含混出之,持‘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之義,雍遏一世之聰明,驅之冥蒙之域,至死不悟。”
【冥濛】幽暗不明。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結冥濛,丹巘被葱蒨。”唐王泠然《夜光篇》诗:“遊人夜到汝陽間,夜色冥濛不解顔。”元汤式《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上居》曲:“近睹着扶桑野陽烏閃爍,遥認着蓬萊山烟靄冥濛。”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青冢无草木》:“昭君墓,嘉禾曹秋岳先生嘗至,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黱色,古云青冢。”参见“冥蒙”。
【溟濛】亦作“溟蒙”。1.小雨貌。元张昱《船过临平湖》诗:“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方獨行前村,天忽陰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2.昏暗;模糊不清。南朝梁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周书·刘璠传》:“縈回兮瑣散,暠皓兮溟濛。”唐郑谷《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诗:“蕪湖春蕩漾,梅雨晝溟濛。”明王韦《阁试春阴诗》:“曙光溟濛露華滿,輕雲閣日天沉沉。”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静觀其臉,横雲斜月,殊勝端麗。”阿英《敌後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蒙,风大起,微有凉意。”3.引申为蒙胧。前蜀韦庄《清平乐》词:“碧窗望斷燕鴻,翠簾睡眼溟濛。”4.形容草木茂密。南朝梁江淹《灵丘竹赋》:“被箘簵之窈蔚,結篠蕩之溟濛。”唐费冠卿《挂树藤》诗:“蔓衍數條遠,溟濛千朵垂。”清田雯《翠微寺》诗:“詰曲歷石齒,沿溪樹溟濛。”5.指溟海。明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春融桃浪激諸賢,鯤化溟濛會獨出。”参见“溟海”。
【溟蒙】见“溟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