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杌陧】1.不安;困厄。《书·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孔传:“杌陧,不安;言危也。”唐陆贽《收河中後请罢兵状》:“邦國之杌陧艱屯,綿綿聯聯,若包桑綴旒。”元赵孟頫《晋公子奔狄图》诗:“杌陧居蒲日,艱難奔狄時。”华嘉《寂寞》:“余老师这时记起了那怨恨的眼光,这很使他杌陧不安。”2.指动荡不安的时势。清顾炎武《王官谷》诗:“唐至昭宗時,干戈滿天闕。賢人雖發憤,無計匡杌陧。”
【杌棿】同“杌陧”。
【阢隉】倾危不安。
【兀臬】亦作“兀臲”。动摇貌。唐韩愈《赠刘师服》诗:“羡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臲。”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將至峽,必捨輿,躡草履,經營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峽口。”
【兀臲】见“兀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