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科》第1版全文,“干栏式建筑”出现23次,“干阑式建筑”出现5次;《汉大》收“干蘭(干兰)”,释文说亦作“干闌(干阑)”和“干欄(干栏)”;《现汉》不收“干栏”和“干阑”,但收“栏杆”和“阑干”。我在想,为什么是“干栏”,而不是“杆栏”呢?
《汉语大词典》:
【干蘭】亦作“干闌”。亦作“干欄”。我国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一种原始形式的住宅,即用竖立的木桩构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一种房屋。今西南某些地区还继续使用。《魏书·獠传》:“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蘭’,干蘭大小,隨其家口之數。”《北史·獠传》作“干闌”。《旧唐书·西南蛮传·南平獠》:“人並樓居,登梯而上,號爲‘干欄’。”《新唐书·南蛮传下·南平獠》:“山有毒草、沙虱、蝮虵,人樓居,梯而上,名爲干欄。”
【干闌】见“干蘭”。
【干欄】见“干蘭”。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栏杆】lángān [名] 桥两侧或凉台、看台等边上起拦挡作用的东西:桥~|石~。
【阑干】lángān 〈书〉① [形] 形容纵横交错;参差错落的样子:星斗~。② 同“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