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磅礴】1.广大无边貌。晋陆机《挽歌》之二:“重阜何崔嵬,玄廬竄其間。磅礴立四極,穹崇效蒼天。”《宋史·乐志八》:“坱圠無垠,磅礴罔測。”清龚自珍《黄山铭》:“走其一支,南東磅礴。”梁启超《论国家思想》:“中國地形,平原磅礴,阨塞交通,其勢自趨于統一。”2.气势盛大貌。唐沈佺期《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 “磅礴壓洪源,巍峨壯清昊。”宋叶適《滕季度墓志铭》:“事抑道揚,身隱名彰。磅礴氤氲,復歸其真。”徐迟《凤翔》:“一切都是新鲜的,热烈的,美妙的,光明的,欢乐的,振奋人心的,气势磅礴的。”3.混同;充满。唐韩愈《送廖道士序》:“中州清淑之氣,於是焉窮;氣之所窮,盛而不過,必蜿蟺扶輿,磅礴而鬱積。”明方孝孺《与朱伯清长史书》:“神機奇略,應變百出。忠義之氣,磅礴宇内。”郭沫若《北伐途次》二四:“我们革命军的内部便有极大的旧势力磅礴着,我自己是有好多说不出来的苦处的。”4.扩大。梁启超《新民说》十六:“顧吾信夫此最少數者,其將來勢力所磅礴,足以左右彼大多數者而有餘也。”鲁迅《集外集·说鈤》:“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風潮,得日益磅礴,未可知也。”5.箕坐。《说郛》卷三八引宋何光《异闻·兜离国》:“揖客入,各敘起居竟,始欲解帶磅礴,俄報宫閽已啟,周整束冠裳,從知館而去。”元金灏《竹深处》诗:“浄掃蒼苔夜留客,解衣磅礴興無窮。”曹亚伯《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烈士縱筆一揮,立盡兩紙,洋洋數千言。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搥胸,若不復忍書者。”
【旁薄】亦作“旁礡”。亦作“旁魄”。1.广大;宏伟。《荀子·性恶》:“齊給便敏而無類,雜能旁魄而無明。”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旁魄,即旁薄,皆謂大也。”汉扬雄《太玄·太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 《文选·左思〈吴都赋〉》:“齷齪而筭,固亦曲士之所歎也;旁魄而論,抑非大人之壯觀也?”刘逵注:“旁魄,取寬大之義。”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蕺山先生不以文章名,其叙事亦多循俗稱,未嘗講求義法,然真氣旁薄,字字衷之言。”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吾邑自明迄今,五百年來,代有傳人,可謂洩其秀矣,而其旁薄雄鬱之氣,尚有所未盡洩也。”2.混同,混合。《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爲一。”成玄英疏:“旁礴,猶混同也。”《淮南子·俶真训》:“渾渾蒼蒼,純樸未散;旁薄爲一,而萬物大優。”3.广被;散布;绵延。《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辭幽説,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而陶冶大鑪,旁薄羣生,歷覽者兹年矣,而殊不寤。”颜师古注:“旁薄,猶言蕩薄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雲才霧散。”李善注引张揖曰:“旁魄,布衍也。魄音薄。”宋苏轼《徐州莲华漏铭》:“昆侖旁薄於三十八萬七千里之外,而不能逃於三尺之箭,五斗之缾。”清戴名世《河墅记》:“江北之山,蜿蜒旁礴,連亘數州。”清魏源《圣武记》卷十:“界以漢沔,夾以南山巴山,襟帶背負,據秦隴楚蜀之交,旁薄二千餘里。”张篁溪《苏报案实录》:“近世有叫號於志士,旁魄於國中之一絶大名詞,曰‘國民’。”4.充塞;蕴积。宋文天祥《正气歌》:“是氣所旁薄,凛烈萬古存。”清魏源《〈圣武记〉叙》:“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朱自清《短诗与长诗》:“有时旁薄郁积,在心里盘旋迴荡,久而后出。”
【旁魄】见“旁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