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悻悻】1.怨恨失意貌。《孟子·公孙丑下》:“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他見我這日出門時節,竟自悻悻然去了,説也不和他説一聲兒,必然有些怪我。”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大元敖慢無禮,經略待之少不如意,輒悻悻見於詞色。”梁斌《播火记》四七:“冯贵堂在背后跺了一脚,悻悻然走下砖阶。”2.刚愎傲慢貌。《宋史·神宗纪赞》:“安石爲人,悻悻自信。”《明史·应嘉传》:“應嘉居諫職,號敢言。然悻悻好搏擊,議者頗以傾危目之。”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二:“宋蚦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悻悻地道:‘喔,真反了!谁敢违抗,我就抓起来。’”
【悒悒】1.忧郁,愁闷。《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故君子無悒悒於貧,無勿勿於賤,無憚憚於不聞。”宋秦观《叹二鹤赋》:“雖雌雄之相從,常悒悒其鮮懽。”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泰宇亦不明言,悒悒自歸。”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余永泽望着道静悒悒的愁闷的眼睛,望着秋风中她那微微拂动着的浓密的短发,情不自禁地感到一阵心跳。”2.积滞郁结。《素问·刺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王冰注:“悒悒,不暢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