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扇1 [shàn ㄕㄢˋ]
[《廣韻》式戰切,去線,書。]
1.用竹或苇编的门。《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乃脩闔扇,寢廟畢備。”郑玄注:“用木曰闔,用竹葦曰扇。”2.泛指门扇、门扉。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重門啓扇,閣道交通。”唐温庭筠《吴苑行》:“小苑有門紅扇開,天絲舞蝶俱徘回。”《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賊又以長柯斧斫東掖門,門將開,羊侃鑿扇爲孔,以槊刺殺二人,斫者乃退。”胡三省注:“扇,門扇也。”《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俺到城牆上,看見那河裏漂的東西……也有桌椅板凳,也有窗户門扇。”3.即扇翣。古代仪仗中障尘蔽日的用具。亦称障扇或掌扇。唐杜甫《秋兴》诗之一:“雲移雉尾開宫扇,日繞龍鱗識聖顔。”《宋史·仪卫志二》:“車駕行幸,非郊廟大禮具陳鹵簿外,其常日導從,惟前有駕頭,後擁繖扇而已。”4.扇子。摇动生风的用具。汉班倢伃《怨歌行》:“裁爲合歡扇,團團似明月。”《晋书·王导传》:“(導)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徐曰:‘元規塵污人。’”《水浒传》第十六回:“農夫心内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摇。”5.手巾、盖头之类。《文选·潘岳〈射雉赋〉》:“候扇舉而清叫,野聞聲而應媒。”徐爰注:“扇,布也,形如手巾。”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徹障去扇,見一女子,云號 金枝公主 。”6.指板状或片状的用于遮挡之物。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一:“火狐皮帽的耳扇往两边翘起,露出半截耳丫子。”7.量词。用于门、窗等扁形物。唐白居易《长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黄金合分鈿。”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一折:“饅頭喫上五六扇,賺鵝喫了一大隻。”《儒林外史》第七回:“(兩人)又同和尚走到後邊屋裏周先生當年設帳的所在,見兩扇門開着。”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仅仅因为有两扇被遗弃的破烂磨石,你才有了名字哩。”8.同“騸”。割去马的睾丸。亦泛指去势的六畜,或指阉人。宋彭大雅《黑鞑事略》:“四齒則扇,故闊壯而有力,柔順而無性,能風寒而久歳月。”黄侃《论学杂著·蕲春语》:“吾鄉謂去牛馬犬陰,皆曰扇;稱閹人,亦曰扇。”参见“扇馬”。
扇2 [shān ㄕㄢ]
[《廣韻》式連切,平仙,書。]
1.摇动扇子或扇状物以生风。《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蔭暍人於樾下,左擁而右扇之,而天下懷其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陶扇爐進酒。”王统照《沉船》:“(刘二曾)扇着破边大草帽,不住用手巾擦着汗。”2.引申为扇火煮物。《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王員外)又叫扇些滚湯來。”3.振翼欲飞。《尔雅·释虫》:“蠅醜扇。”郭璞注:“好摇翅。”晋习嘏《长鸣鸡赋》:“扇六翮以增輝,舒毛毳而不垂。”郭小川《致大海》诗:“白帆,好像海鸥扇着翅膀。”秦牧《〈在非洲密林中〉序》:“巨鸟时而扇着翅膀发出不安的悲鸣。”4.煽动;煽惑。《後汉书·刘表传》:“初,荆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潔身酬雨露,利口扇讒諛。”宋叶適《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饑羸相扇,羣聚陂湖中。”5.风起,风吹。晋束晳《补亡诗》之四:“四時遞謝,八風代扇。”唐邵偃《赋得春风扇微和》:“微風扇和氣,韶景共芳晨。”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風從前洞扇入,寒氣凌人。”6.泛指兴起、发生。《梁书·武帝纪上》:“鋒馹交馳,振靈武以遐略;雲雷方扇,鞠義旅以勤王。”7.显扬;传播。汉班固《东都赋》:“扇巍巍,顯翼翼,光漢京於諸夏,總八方而爲之極。”唐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地扇鄒魯學,詩騰顔謝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帝謂宰相曰:‘聞朝廷中有結交朋黨、互扇虚譽、速求進用者,浮薄之風,誠不可長。’”8.侵削。9.遮蔽。10.炽盛。《汉书·谷永传》:“閻妻驕扇,日以不臧。”颜师古注:“扇,熾也。”《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论》:“暨乎暮年,此風愈扇。”11.用手掌或手背打人。如:扇了她一个耳刮子。
搧1 [shān ㄕㄢ]
[《集韻》尸連切,平仙,書。]
1.批击,用手掌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惱了我,搧你那賊子孩兒。”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我搧了他一个耳刮子,又抓上他的裤腰带。”2.指甩动。《水浒传》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裏,露出脊背上花綉來,搧着兩箇膀子上山來。”《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姑妈急得不知所措,‘八哥大嫂’搧胳膊上前骂开了。”3.摇动扇子或类似扇子的东西。宋李石《捣练子·送别》词之二:“扇兒搧,瞥見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手裏拿着一把破芭蕉扇,在那裏搧着取凉。”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葛专员用草帽搧着光穿衬衣的怀里。”4.引申指煽动。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這一樁公事,敢都是你搧的來麽?”5.施展。元王晔《庆东原·黄肇退状》曲:“當不過馮魁鬭諞,甘不過蘇氏胡搧。”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單則是混陽蒸變,看他似蟲兒般蠢動把風情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會清明抱子登墓,遇邑紳宋氏 。宋官御史,坐行賕免。居林下,大搧威虐。”6.撵,赶。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九章:“人家今天还做代表来给咱送花来哪。她若平常来,我一定把她搧出去。”
煽1 [shān ㄕㄢ]
[《廣韻》式連切,平仙,書。]
[《廣韻》式戰切,去線,書。]
1.炽盛。《诗·小雅·十月之交》:“豔妻煽方處。”毛传:“煽,熾也。”《新唐书·薛登传》:“利勝於名,則貪暴滋煽。”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 文忠公 喜集往古石刻,遂又著書,名《集古録》……由是,士大夫雅多好之,此風遂一煽矣。”2.扇火使旺。《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只做不看見,只顧在茶局裏煽風爐子,不出來問茶。”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今年出了许多廉价的所谓珍本书,都有名家标点,关心世道者惄然忧之,以为足煽复古之焰。”3.鼓动;煽惑。唐韩愈《顺宗实录四》:“ 士諤 性傾躁,時以公事至京,遇 叔文 用事,朋黨相煽,頗不能平。”宋陆游《排闷》诗:“幺然性命微,日畏讒口煽。”《清史稿·世祖纪二》:“賄賂公行,徑竇百出,鑽營黨附,相煽成風。”巴金《家》四:“它给她煽起了一种渴望。”
騸1 [shàn ㄕㄢˋ]
[《字彙》式戰切]
“ 骟1 ”的繁体字。1.马被阉割。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马》:“去勢曰騸。”《清史稿·兵志十二》:“凡馬牡曰兒,牝曰騍,不及三歲曰駒,及壯擇割其牡曰騸。”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説文》:‘騬,犗馬也。’登萊移以言豬,謂豬去陰者爲騬豬。凡言犍、言騬,皆雅言也。或謂之騸,則後出語也。”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六章:“大叔,你骟驴骟马是行家,劁猪可看出离把来了。”2.指其他动物被阉割。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内监·内廷豢畜》:“御前又最重貓兒……若已騸者,則呼曰某老爹。”《西游记》第三九回:“他是個騸了的獅子。”3.截去树的主根。元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正月》:“騸諸色果木樹:樹芽未生之時,於根旁掘土,須要寬深,尋纂心釘地根截去,留四邊亂根勿動,却用土覆蓋,築令實,則結果肥大,勝插接者,謂之騸樹。”
台湾《国语辞典》:
扇 shàn [名] ① 門扉。老殘遊記·第十四回:「也有桌椅板凳,也有窗戶門扇。」② 搖動生風的用具。如:「摺扇」、「團扇」、「電風扇」。③ 量詞。計算板狀物或片狀物的單位。如:「一扇門板」、「兩扇窗子」。④ 去勢的、割掉睪丸的。通「騸」。新五代史˙卷二十四˙郭崇韜傳:「當盡去宦官,至於扇馬,亦不可騎。」
shān [动] ① 搖動扇子使空氣流通而生風。通「搧」。淮南子·人間:「武王蔭暍人於樾下,左擁而右扇之,而天下懷其德。」② 從旁鼓動,挑撥事端。通「煽」。如:「扇動」。後漢書·卷七十四下·劉表傳:「初,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
搧 shān [动] ① 用手摑臉。如:「搧他一個大耳光。」② 搖動扇子使生風。如:「搧火」﹑「搧煙」。③ 從旁鼓動﹑挑撥事端。通「煽」。如:「搧動」﹑「搧惑」。
煽 shān [形]火焰熾盛。廣韻·平聲·仙韻:「煽,火盛也。」
[动] ① 用扇子搧火,使熾盛。水滸傳·第二十四回:「王婆只做不看見,只顧在茶局裡煽風爐子,不出來問茶。」 ② 以讒言或手段鼓動,挑撥人事。如:「煽動」。晉書·卷五十九·汝南王亮等傳·序:「西晉之政亂朝危,雖由時主,然而煽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
騸 shàn [动] ① 閹割牲畜﹑動物。西遊記·第三十九回:「點汙他不得,他是個騸了的獅子。」 ② 截去主根,培植果樹。元·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卷上·騸諸色果木樹:「樹芽未生之時,於根旁掘土,須要寬深,尋纂心釘地根截去,留四邊亂根勿動,卻用土覆蓋,築令實,則結果肥大,勝插接者,謂之騸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