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陶瓷】中国有长达9 000年的陶瓷发展史,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带红色、灰色或黑色的彩陶。夏代(约公元前22世纪末至前17世纪初)出现了以含杂质较少的黏土烧制的白陶器,胎质坚硬、细腻,标志着制陶业的新发展。约在商代(约前17世纪初至前11世纪)中期已制造出原始瓷器。与陶器相比,它含氧化铁较少,坯体的烧成温度也较高,生成莫来石(3Al2O3·2SiO2)晶体和较多的玻璃相,从而提高了瓷坯的强度、透明度和白度。东汉时期(公元25~220)出现了瓷器。到了隋唐时代(581~907),瓷器的使用已很普遍,制品以青釉(即青瓷)为主,远销南亚、东南亚、中东、埃及、日本等地。唐代的三彩陶瓷(唐三彩)最为著名。宋代(960~1279)已有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5大名窑,所制瓷器远销欧洲。到了明代,江西省景德镇开始成为瓷业中心,并有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的瓷厂。清代在乾隆以后,陶瓷生产逐渐低落,制品质量也逐渐下降。1949年以来,陶瓷工业又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恢复了失传已久的传统名瓷如龙泉青瓷,以及名贵色釉如钧红、天青、郎窑红等。工业陶瓷如高压电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及某些特种陶瓷都有较大的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陶瓷的制造工艺和用途不断地得到发展,出现各种具有特异性能的先进陶瓷,包括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等。20世纪90年代开始,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出现对陶瓷材料及其制备产生重要影响,出现了纳米级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正朝着多功能、多用途、高性能、高技术等方向发展,逐步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类关键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