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语辞典》:
【稂莠】láng yǒu ① 莠,狗尾草;稂屬莠類,二者皆形似禾苗而無實,為有損於禾苗生長的野草。② 比喻姦佞。唐·韓愈〈平淮西碑〉:「大慝適去,稂莠不薅,相臣將臣,文恬武嬉。」
【良莠淆雜】liáng yǒu yáo zá 好苗和野草混淆夾雜。比喻好壞不分或素質參差。《清史稿·卷二六七·蕭永藻傳》:「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淆雜,臣通飭嚴禁。」也作「良莠不分」、「良莠不齊」、「良莠不一」。
【良莠不分】liáng yǒu bù fēn 好壞參差,素質不一。《清史稿·卷三七六·吳傑傳》:「馭夷長策,當先剿後撫。未剿遽撫,良莠不分。」也作「良莠淆雜」。
【良莠不齊】liáng yǒu bù qí 好壞參差,素質不一。《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彼時捐例大開,各省候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也作「良莠淆雜」。
【良莠不一】liáng yǒu bù yī 好壞參差,素質不一。《清史稿·卷二八四·覺羅滿保傳》:「閩、浙兩省棚民,以種麻靛、造紙、燒灰為業,良莠不一。」也作「良莠淆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