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報復】1.酬报;报答。《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外統都畿,内爲謀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無不報復。”2.指报积怨、愤恨。巴金《家·十版代序》:“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田汉《获虎之夜》:“易四聋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报复的。”3.答复;应对。《北史·萧宝夤传》:“門庭賓客若市,而書記相尋,寳夤接對報復,不失其理。”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布衣有事或數謁見在位者,在位者相報復甚希。”4.犹报应。《北齐书·孝昭帝纪论》:“豈幽顯之間,實有報復,將齊之基宇止在于斯,帝欲大之,天不許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賈廉訪昔年設心拐去的東西,到此仍還與商家用度了。這是羹裏來飯裏去,天理報復之常。”《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人都道是舅太太憐恤孤女的一片心腸;我只道這正是上天報復孝女的一番因果。”5.禀报;报知。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四折:“令人報復去,道有陳婆婆同四個狀元來了也。”《水浒传》第三九回:“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内,使人入去報復,多樣時,蔡九知府遣人出來邀請。”6.往复。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終斯泰,屯極則亨,若日月之迴環,猶陰陽之報復。”
【抱負】1.手抱肩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世無周公抱負之輔,恐危社稷。”《後汉书·儒林传序》:“四方之士……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平生惟一子,抱負珠在掌。”明李东阳《赠淑人孙母钱氏墓志铭》:“生五子六女,皆自抱負。”2.谓前后毗连。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左淮右河,抱負齊楚。”3.志向。宋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負不凡,不見於用。”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稻粱猶不足,抱負豈能伸?”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我们每个青年都有着雄伟的抱负,都热望着祖国的富强和个人有远大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