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失聲】1.悲痛过度而泣不成声。《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人揖於子貢,相嚮而哭,皆失聲。”赵岐注:“失聲,悲不能成聲。”晋潘岳《寡妇赋》:“口嗚咽以失聲兮,淚横迸而霑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一天夜里,汤阿英偷偷回到自己的家,抱住娘失声痛哭,宁肯跟爹和娘到处去讨饭,死也不肯回到朱家这个老虎窝里去了。”2.不自主地发出声音。唐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子春愛生于心,忽忘其約,不覺失聲云:‘噫!’”宋洪迈《夷坚支志景·应梦宝塔》:“夢白衣少年奉金塔,高三尺,光采照人,置其前方。顧盼咨嗟,塔與人俱不見,失聲而寤。”钱锺书《猫》:“虽然见到些新鲜事物和排场,总不致失声咋舌,有伤身分的惊叹。”
台湾《国语辞典》:
【失聲】shī shēng ① 因悲傷過度以至泣不成聲。《孟子·滕文公上》:「相嚮而哭,皆失聲。」② 不由自主的發出聲音。《紅樓夢·第五六回》:「話未說完,李紈姊妹等禁不住都失聲笑出來。」《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看到此處,失聲一笑,把個下顎笑得脫了。」③ 失去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