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砧板】切鱼肉等用的垫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可將砧板、刀子來,我切鱠哩。”《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只聞的作起聲來……或是椎帛的砧聲亂響,或是像幾把刀剁的砧板亂鳴。”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施二》:“昨見和尚斫驢脯,置厨下砧板上。”田汉《丽人行》第二幕:“我们都成了侵略者砧板上的肉。”
砧1 [zhēn ㄓㄣ]
[《廣韻》知林切,平侵,知。]
亦作“碪1”。1.捣衣石。汉班婕妤《捣素赋》:“於是投香杵,扣玟砧,擇鸞聲,争鳳音。”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牖光窺寂寞,砧影伴娉婷。”南唐李璟《望远行》词:“遼陽月,秣陵碪,不傳消息但傳情。”清纳兰性德《密云》诗:“日暮行人尋堠館,涼砧一片古檀州。”2.捣衣声。南朝梁柳恽《捣衣》诗之四:“軒高夕杵散,氣爽夜碪鳴。”唐杜甫《秋兴》诗之一:“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唐许浑《晚泊七里滩》诗:“江村平見寺,山郭遠聞砧。”清孙枝蔚《秋夜翟家庄作》诗:“隣砧休太急,衣褐典皆完。”3.切物用的砧板。唐李商隐《杂纂》:“不闌腰,不持刀砧,失厨子體。”唐卢延让逸句:“餓猫臨鼠穴,饞犬舐魚砧。”《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只見那漢就籃内取出砧、刀,借個盤子,把塊牛肉來切得幾片,安在盤裏。”《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家家户户响着有节奏的刀砧声。”4.古代用于斩首或腰斩的刑具,犯人伏其上以受刑。参见“砧斧”、“砧鑕”。5.泛指物体的基垫部分。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九:“當砧之心而立之柱。三分其砧之徑,以其一爲柱之徑。”6.锻捶金属用的垫座。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铁》:“先鑄鐵成砧,以爲受錘之地。”刘半农《铁匠》诗:“砧上的铁,闪着血也似的光。”7.方言。触着硬的或凸起的东西,感到不舒服或疼痛。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四章:“唉,年岁一老骨头就‘牙叉叉’的了,睡在地上砧得合不下眼。”
枮1 [zhēn ㄓㄣ]
同“椹2”。砧板。唐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赤誠祈皓鶴,緑髮代青縑。虚室常懷素,玄關屢引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