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笆斗】用柳条编成的一种盛器,底为半球形。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興甫聞之,攜一笆斗,置錢數千以往。”茹志鹃《收穫时节》:“仓库的紧隔壁是一个碾米厂,厂门口正有许多工人披着一大块白布,掮着一笆斗一笆斗的白米朝船上运。”
【巴斗】一种容器,底为半球形,一般用竹、藤或柳条等编制而成。《老残游记》第十回:“北牆上嵌了兩个滴圓夜明珠,有巴斗大小。”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破上半斗小米子,搁巴斗里,入在井里泡上。”今多作“笆斗”。
【栲栳】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亦称笆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量飯著盆中或栲栳中,然後寫飯著甕中。”唐卢延让《樊川寒食》诗之二:“五陵年少麤於事,栲栳量金買斷春。”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一夜,忽見數十里外有紅燈大如栲栳,浮於海中。”茅盾《陌生人》:“甚至卖糖食的三麻子也用栲栳盛着那盐一样的宝贝粉摆在店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