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廩生】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廩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参阅《明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增生】1.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生员都有月廪,并有一定名额,称廪膳生员。后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见《明史·选举志一》。清沿袭明制。清刘大櫆《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次振武,邑增生。”2.生物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例如皮肤经常受摩擦,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如:腰椎增生。
【增廣生】即增生。《明史·选举志一》:“一等前列者,視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補,其次補增廣生。”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释社》:“學生有五等:學生亦曰廪生,一也;增廣生,二也。”参见“增生”。
【附生】…… 2.明清时附学生的简称。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明時寄學,亦經提學考取歲試後,准作附生。”王闿运《陈景雍传》:“通山附生張銘者,負奇志,喜詩酒。”……
【附學生】明清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洪武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宣德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正统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清福格《听雨丛谈》卷十一:“考此制准乎明季之法……其後添置名額,謂之增廣生。又益置名額,謂之附學生。蓋謂附於庠序,不更膳以廪禄也。”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释社》:“(官立社學)學生有五等,學生亦曰廪生,一也;增廣生,二也;附學生,三也;青衣附學生,四也;社學俊秀生,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