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蟒蛇】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一丈以上,头部长,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黄褐色,有暗色斑点,腹部白色,多产于热带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肉可食,皮可制物。又称蚺蛇。《晋书·郭璞传》:“蚓蛾以不才陸槁,蟒蛇以騰騖暴鱗。”唐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诗:“雲煙蟒蛇氣,刀劍鰐魚鱗。”《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末後到一座大山,山有一穴,穴中伸出一個大蟒蛇的頭來,如一間殿屋相似,對着梁主昂頭而起。”许杰《赌徒吉顺》上:“他胸中觉得有一枝非常悲痛的箭,骤然从对面穿入,同情而自责的心思,与自己卑薄而翻悔的决心,就同时如蟒蛇一般的在他胸中乱滚。”
【蚺蛇】亦作“蚦蛇”。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蚺蛇珍於越土,中國遇而惡之;黼黻貴於華夏,裸國得而棄之。當其無用,皆中國之蚺蛇,裸國之黼黻也。”《山海经·大荒南经》“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晋郭璞注:“今南山(方)蚦蛇吞鹿,亦此類。”晋葛洪《抱朴子·诘鲍》:“越人之大戰,由乎分蚺虵之不均;吴楚之交兵,起乎一株之桑葉。”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蚺蛇,大者五六丈,圍四五尺。以次者,亦不下三四丈,圍亦稱是。身有斑文如故錦纈。”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夜聞林莽戛戛聲,大蚺蛇入穴,繼之者源源不已,蟠繞於旁。”清赵翼《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飢蛟猛取虎,蚺蛇饞吞鹿。”
【髯蛇】亦作“髥蛇”。岭南所产大蛇。可入药。《淮南子·精神训》:“越人得髥蛇,以爲上肴。”高诱注:“髥蛇,大蛇也,其長數丈。”《南齐书·良政传·虞愿》:“郡舊出髯虵膽,可爲藥,有餉愿虵者,愿不忍殺,放二十里外山中。”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八:“九真山多大蛇,名曰髯蛇,長十丈,圍七八尺。”
--------------------------------------------
注:“蚦”是“蚺”的异体字,见《现汉》7 P1090;“髥”是“髯”的异体字,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