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语辞典》:
【舍利】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遺體焚化之後,所結成的珠狀或塊狀的顆粒。其色有三種,骨為白舍利,髮為黑舍利,肉為赤舍利。為梵語 śarīra 的音譯。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迦畢試國》:「曷邏怙羅恐王珍貴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藍,登窣堵波,至誠所感,其石覆缽自開,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遊記·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也稱為「舍利子」。
【舍利子】shè lì zǐ ① 佛教修行者遺體焚燒之後,髮、肉、骨成珠狀或塊狀的顆粒。參見「舍利」條。《西遊記·第三一回》:「卻從口中吐出一件寶貝,有雞子大小,是一顆舍利子玲瓏內丹。」② 人名。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參見「舍利弗」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