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彖辭】1.指《周易》中的卦辞。《左传·昭公二年》“見《易·象》與《魯春秋》”唐孔颖达疏:“故先代大儒鄭衆、賈逵等或以爲卦下之彖辭,文王所作。”按,象,或以为非《易》十翼之《象》,应是《象魏》。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易·乾》“元亨利貞”宋朱熹本义:“元亨利貞,文王所繫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所謂彖辭者也。”2.指《周易》中的爻辞。《易·繫辞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郑玄注:“彖辭,爻辭也。”
【卦辭】1.说明《易》六十四卦每卦要义的筮辞。即各卦卦形、卦名之后为卦辞。一说,卦辞包括卦形和卦名。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首。罗惇曧《文学源流·论〈易〉》:“至馬融注《易》,始以卦辭爲文王作,爻辭爲周公作。”2.后世指占卦术中说明卦象的文辞。王西彦《风雪》四:“这时,他刚刚占了一卦,向大家报告了吉凶,又念了卦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