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激濁揚清】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本指冲去污水,浮起清水。后用以喻斥恶奖善。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激濁揚清,師範僚友。”《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於數子,亦有一日之長。”《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濁揚清,如醫治疾,扶正氣,始可禦外邪。”洪深《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平剧为旧时代产物,不少教忠劝孝,激浊扬清之作。”亦作“激揚清濁”。北周庾信《温汤碑》:“仁則滌蕩埃氛,義則激揚清濁。”亦省作“激揚”、“激清”。《晋书·康帝纪论》:“帝亦克儉于躬,庶能激揚流弊者也。”唐李白《上留田行》:“高風緬邈,頽波激清。”宋范仲淹《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公之旨也,豈徒正爾之名,蓋將成爾之德,激清學校。”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
【激揚清濁】见“激濁揚清”。
【揚清激濁】冲去污水,使清水飘流。《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后以喻扬善斥恶。《晋书·武帝纪》:“揚清激濁,舉美彈違,此朕所以垂拱總綱,責成於良二千石也。”《旧唐书·马周传》:“臣又聞致化之道,在於求賢審官;爲政之基,在於揚清激濁。”清曾国藩《刘君季霞墓志铭》:“季霞事兄致嚴以順,而風韻各異。孟容於士類揚清激濁,而季霞不置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