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蝸居】1.比喻窄小的住所。常用作谦词。元柯丹丘《荆钗记·团圆》:“蒙君不棄,蝸居門户生光彩。”《清平山堂话本·李元吴江救朱蛇》:“蝸居只在咫尺,幸勿見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寧生)祭而祝曰:‘憐卿孤魂,葬近蝸居,歌哭相聞,庶不見陵於雄鬼。’”《花城》1981年第4期:“曾经有一个时期,蜗居有一近海之窗,晚上凭窗远眺,可望对面半山及沿岸那一片璀璨的灯光。”2.伏处;潜居。明王錂《寻亲记·遇恩》:“應知,數載蝸居,相看淡薄,斯文彼此相會,契合情投。”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张权)直到现在还仍然蜗居在因国家暂时困难而无法为她解决的斗室之中,连钢琴还寄存在朋友处。”
【蝸牛舍】比喻简陋狭小的房舍。多用以谦称自己的住所。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蝸牛……殼如小螺,熱則自懸於葉下。野人結圓舍,如蝸牛之殼,故曰蝸舍。”唐李商隐《自喜》诗:“自喜蝸牛舍,兼容燕子巢。”亦省作“蝸舍”。南朝梁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棲息同蝸舍,出入共荆扉。”唐薛用弱《集异记·邓元佐》:“既至,見一蝸舍,惟一女子,可年二十許。”清吴嘉纪《顾友惺画萱花见赠》诗:“有客來蝸舍,題名是虎頭。”
【蝸舍】见“蝸牛舍”。
【蝸牛廬】形圆似蜗牛的简易庐舍。亦泛指简陋的房屋。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動見模楷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先等作圜舍,形如蝸牛蔽,故謂之蝸牛廬。”《北齐书·蔡儁传》:“高祖客其舍,初居處於蝸牛廬中,蒼鷹母數見廬上赤氣屬天。”宋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開蝸牛廬,中置師子牀。”鲁迅《〈二心集〉序言》:“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蝸牛庐’。”亦省作“蝸廬”。唐钱起《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诗:“野老採薇暇,蝸廬招客幽。”宋陆游《数日不出门偶赋》诗之三:“湖上蝸廬僅自容,寸懷無奈百憂攻。”清黄景仁《客斋偶成》诗:“到處蝸廬感滯淹,曉涼差喜失朱炎。”
【蝸廬】见“蝸牛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