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風煙】亦作“風烟”。1.风与烟;风与尘。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風煙四時犯,霜雨朝夜沐。”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風烟俱浄,天山共色。”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來攀葛上,半路困風煙。徑窄衣難進,苔黏履不全。”2.景象;风光。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風烟標迥秀,英靈信多美。”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無限風煙,景趣天然,最宜他、隱者盤旋。”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傷千里,檻外風烟盡是愁。”3.犹风尘,尘世。宋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風烟遠近思高遁,豺虎縱横難息機。”明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誤一叱,中讒墮風烟。”4.指战乱、战火。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氣象,萬里絶風煙。”明许承钦《白沟河》诗:“遼宋曾戎馬,風烟十六州。”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烟滚滚來天半。”
【風烟】见“風煙”。
【烽煙】亦作“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亦借指战争。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廣陵京口,烽煙相望。”唐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從今雟州路,無復有烽烟。”宋欧阳修《寄王仲仪龙图》诗:“威行四境烽煙斷,響入青山號令傳。”鲁迅《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
【烽烟】见“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