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漁人得利】《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漁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孫寡婦、裴九老兩家與劉秉義講嘴,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亦作“漁翁得利”。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后来他又骂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翁得利。”茅盾《虹》八:“你看,这里也挂着渔翁得利图。”
【漁翁得利】见“漁人得利”。
【漁人之利】谓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而从中轻易取得的利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毛烈 也曉得 陳祈 有三個幼弟,却獨掌着家事,必有欺心毛病,他日可以在裡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他们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自己‘坐山观虎斗’,以待时机一到,就策动所谓 太平洋 调停会议,借收渔人之利。”参见“漁人得利”。
【漁翁之利】犹言渔人之利。《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爲日本侵我東三省,俄德出爲調停,借收漁翁之利,大局又爲之一變。”茅盾《虹》八:“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参见“漁人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