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大百科》作“丘逢甲”没有错,但若能在释文中交代一句“曾写作邱逢甲”,就更加完美了。
《辞海》第6版:
【丘逢甲(1864—1912)】清末民初诗人。字仙根,号蛰仙、仲阏,别署南武山人、仓海君,福建彰化(今属台湾)人。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曾讲学台中、台南各书院。甲午(1894年)中日战起,在乡督办团练。后任统领,抗击侵台日军。兵败内渡,居广东镇平(今蕉岭),创办学校,推行新学。曾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諮议局议长。民国成立后赴南京,被举为参议员。其诗多感慨时事,直抒抗敌卫国之情,风格悲壮苍凉。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柏庄诗草》等。今人辑为 《丘逢甲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丘逢甲(Qiu Fengjia,1864~1912-02-25)】中国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先世迁台湾彰化。生于台湾苗栗,卒于广东。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工部主事。未就任,回台讲学。甲午战争后,清廷割弃台湾,丘逢甲联合台绅驰电抗议,并倡议自救,率义军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内渡,定居镇平。执教于潮州诸书院,又在汕头创设岭东同文学堂,倡导新学。为筹款兴学,曾赴港、澳、南洋,并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后曾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并从赞同维新逐渐倾向革命,与黄兴、赵声等同盟会员结纳,掩护反清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出任广东军政府教育总长,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旋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