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仇讎】亦作“仇仇”。仇人;冤家对头。《左传·哀公元年》:“(越)與我同壤而世爲仇讎。”《荀子·臣道》: “爪牙之士施,則仇讐不作。”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緣生得天屬親,豈向仇讐結恩信。”《旧唐书·张濬传》:“忘廊廟之威重,結藩屏之仇讎。”清毛秀惠《钱塘怀古》诗:“自願苟安增幣帛,誰抒孤憤報仇讐。”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找他不共戴天的仇讎。”
【仇2仇】怨敌。鲁迅《华盖集·杂感》:“这都是現世的仇仇,他们一日存在,現世即一日不能得救。”一本作“仇讎”。
【仇仇】傲慢的样子。《诗·小雅·正月》:“執我仇仇,亦不我力。”毛传:“仇仇,猶謷謷也。”孔颖达疏:“《釋訓》云‘仇仇、敖敖,傲也’,義同。”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執憲,不我力以。”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
仇1[qiú ㄑㄧㄡˊ]
[《廣韻》巨鳩切,平尤,羣。]
1.配偶。《礼记·缁衣》引《诗》:“君子好仇。”郑玄注:“仇,匹也。”孔颖达疏:“此《周南·關雎》之篇,詩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仇’,此則斷章云君子之人以好人爲匹也。”今本《诗·周南·关雎》作“君子好逑”。三国魏曹植《浮萍篇》:“結髮辭嚴親,來爲君子仇。”2.同伴,朋友。《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終日閉門兀坐,與書爲仇。”3.配,使相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百物皆有合偶,偶之合之,仇之匹之,善矣。”4.对手;可以相匹敌、匹比的。《诗·小雅·宾之初筵》:“賓載手仇,室人入又。”毛传:“主人取射於賓,賓許諾,自取其匹而射。”高亨注:“仇,偶也。此句言賓客自由尋找射箭的對手。”汉王粲《闲邪赋》:“夫何英媛之麗女,貌洵美而艷逸。横四海而無仇,超遐世而秀出。”唐欧阳詹《回鸾赋》:“神功莫仇,天力誰虞。”5.见“仇仇”。6.通“鼽”。鼻塞。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如人君好戰,侵陵諸侯,貪城邑之賂,輕百姓之命,則民病喉咳嗽,筋攣,鼻仇塞。”凌曙注:“《月令》:‘民多鼽嚏。’疏:‘鼽音仇。’《説文》云:‘病塞鼻窒。’”7.姓。春秋宋有仇牧。见《春秋·庄公十二年》。
仇2[chóu ㄔㄡˊ]
[《廣韻》巨鳩切,平尤,羣。]
1.仇视;敌视;怨恨。《书·五子之歌》:“萬姓仇予,予將疇依?”孔传:“仇,怨也。”《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閽弑吴子餘祭,仇之也。”范宁注:“怨仇餘祭,故弑之。”元关汉卿《单鞭夺槊》第一折:“將從前事一筆都勾,將軍你莫仇,從今後休辭生受,則要你分破帝王憂。”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2.仇恨;冤仇。《史记·留侯世家》:“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爲韓報仇。”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高宗皇帝於虜有父兄之仇。”田间《赶车传》:“穷人的车呵,装的泪载的仇。”3.仇敌;敌人。《韩非子·孤愤》:“是智法之士與當塗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鲁迅《野草·题辞》:“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