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步韻】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始于唐代白居易同元稹的互相唱和,至宋代而大盛。也称次韵。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和詩之體不一……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後杂谈》:“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情还起劲。”
【次韻】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韻千言曾報答,直詞三道共經綸。”原注:“樂天曾寄予千字律詩數首,予皆次用本韻酬和,後來遂以成風耳。”一说始于南北朝。明焦竑《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載王肅入魏,捨江南故妻謝氏,而娶元魏帝女,故其妻贈之詩曰:‘本爲薄上蠶,今爲機上絲。得路遂騰去,頗憶纏綿時。’繼室代答,亦用絲時兩韻。是次韻非始元白也。”